English

新闻调查:与造假官员过招

2006-05-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从1996年5月17日开播至今,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走过了十个春秋。播出的459期节目和那些被贴上橙色标签锁在柜子里无法播出的节目一起,记录了一个栏目对真相的不懈探寻,记录了转型期中国的某个侧面或片断。以下是他们的采访经历。

1995年7月至9月,严

重干旱和缺水的山西省运城地区,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建成了可灌溉100万亩地的六七万个渗灌池。

3年之后有人反映,渗灌工程完全是假的。为了应付领导参观,当地甚至还修出了半弧形的“池子”――从公路上看过去是一个完整的池子,而另一半却是空的。

1998年9月11日,摄制组一行5人正式开始拍摄、采访。

摄制组的行动受到诸多特殊“关照”:住处对面住的就是当地电视台的人。为了避开他们,摄制组凌晨四五点就出门,但是发现依然被跟踪:有的人“明跟”,有的车则“暗跟”,摄制组的一切行踪都在对方监控之下。有几次摄制组试图把“尾巴”甩掉,但终究是人家的地面,几次努力终未奏效。

当地一些基层官员的气焰非常嚣张。采访中,一名农妇告诉记者,“渗灌池没放过水,从来没用过”,跟在摄制组后面的一名乡干部立即大声呵斥她:“谁胡说我就收拾谁!”由于《新闻调查》采用双机拍摄,当时镜头一个对准记者王利芬,一个对准那名农妇。听到那名乡干部说话后,敏锐的摄影师迅速将对准记者的镜头转向那名乡干部,记录下了这意味深长的一幕。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了渗灌井后面的秘密,插在农田里的所谓“水管”其实是一根木头,在木头上甚至已经长出了木耳。

取得了证据后,摄制组回到北京。回京后,当地政府为此下的力气之大,动用人员之多,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运城的几个人,不断在我们办公室的走廊里串来串去。他们最后判断:该节目肯定不播了。除了少数几个人,我们也都以为不播了,大家垂头丧气。”

10月16日清晨,一哨人马由时任制片人的夏骏带队,直奔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前15分钟,夏骏才在候机厅一个偏僻的角落,说明了此行的目的:当晚央视1套21时10分将播出《透视运城渗灌工程》,为了了解当地政府和百姓对该节目播出后的反应,评论部在节目播出当晚前往运城采访拍摄,并将制作成一期《焦点访谈》,两日后播出。之所以临起飞才说明情况,是因为当地政府活动能力不可小视,一旦走漏风声,当晚《新闻调查》的播出很可能泡汤。

这次去运城,摄制组改为先飞抵河南省洛阳市,然后在洛阳市牡丹大酒店包租一辆面包车,从陆路进入运城境内。店方反复追问,赴运城有何公干,均未得到正面回答。最后店方要求先付款后出车,要价颇高。

当晚11时多,摄制组结束一天工作后在运城大酒店下榻,并叮嘱司机把车停在凭窗可以目及的地方。司机终于忍不住了,用河南普通话问道:“你们到底是来干啥?我以前开车去邢台解救过人质,结果反被人家扣下了。咱们是不是也有危险?”

次日,摄制组制作的这期节目播出。播出时,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迎宾馆就餐。看罢节目,朱?基沉默不语。夫人劳安劝他多吃一点,他将饭碗一推,低声说道:不吃了!(《中国青年报》5.17)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