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书得间”值得重提

2006-05-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读书得间”是旧时老师教诲弟子的惯用语。这一成语出于何书,还不能肯定。“读书得间”是明清以来特别是乾嘉学者读书治学传统,如清代苏微保为淮阴医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作序:“离经泥古,厥罪惟均,读书所贵,得间后可。”其意为:死搬教条与离经叛道同罪,读书最重要的任务是从书中读出自己的空间。

胡适对“读书得间”极为推重。20世纪30年代,语言学家丁声树进入中央研究院工作。1932年,他完成成名作《释否定词“弗”“不”》。后又写出《诗经“式”字说》。他把文章寄给胡适,胡虽然“稍有异义”,却也禁不住赞叹道:“真是巨眼,真是读书得间,佩服佩服。”

季羡林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到杂志缝里才能找到新意。在大部头的专著中,在字里行间,也能找到新意的,旧日的‘读书得间’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因为,一般说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往往只谈一个问题,里面是有新意的。你读过以后,受到启发,举一反三,自己也产生新意,然后写成文章,让别的人也受到启发,再举一反三……”

历史学家谢国祯说:古人说得好,“读书得间”就是从空隙间看出它的事实来,从反面可以看出正面的问题,读正史外,还要从稗官野史中搜集资料从事补订考证,这犹如阳光从树林中照在青苔上,斑驳的光亮可以多少反映出客观的现象,从而可以得出事实的一个侧面,然后取得内在的联系。积累了许多的专题研究,然后才能写出不是陈陈相因、抄撮成书的作品。

作家宗璞说:古人说读书得间,就是要在字里行间得到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得到言语传达不尽的意思。

因此看,“读书得间”是方法、是功底,更是一种境界。(《中国教育报》5.2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