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际化了的上海电影节路在何方

2006-06-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上海电影节与著名的欧洲三大影展同样属于全球11个国际A级电影节之列,但金爵奖与金熊奖、金狮奖和金棕榈奖的含金量却有云泥之别。

上海电影节中最为人诟病的是闻不到国际味:不仅缺少有影响力的国际性的参赛影片,而且评委也欠国际化,就连来捧场的明星也少见国际水准的身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金爵奖这

个挂着国际性的电影奖项名不副实、无法服众。

金爵奖最大的尴尬在于,如果把最佳影片和最佳男女主角颁给不到场的外国演员,会被认为是一种羞辱。但如果把这些重要奖项颁给像《生活秀》这样的国产片,国际化就无从体现。

因此,有人建议上海电影节不如干脆甩掉国际这个包袱,脚踏实地办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内的电影节。

幸好上海国际电影节并没有停下其国际化的步伐,像今年的上海电影节就成功地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首先有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746部电影参加,而且请出了在中国拥有不少影迷的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挑起了评委会主席的重担,评委中的五张洋面孔也彰显着这个节日的国际化色彩。尤其是明星阵容中也是洋味十足,星光熠熠,打破了以往星味欠缺的窘境。这些国际影星都表示了和华人导演或者中国电影人合作的意向。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翻过了“国际化”这座大山。威尼斯电影节崇尚人文和艺术,被誉为“电影大师的摇篮”;戛纳电影节则以褒奖新人为主,而且搭建起一个著名的电影交易平台;柏林电影节的特色是“性与政治”。那么上海电影节又准备打什么牌?向何方迈步呢? (《深圳商报》6.2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