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史热不等于史学热

2006-07-1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日,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讲稿《易中天品三国》被上海文艺出版社以高价夺标。走红的不只是易中天一个人,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销售达35万册,即将印第18版。其他一些历史类读物也纷纷挤入排行榜前列,全国相关出版社正竞相向历史学者约稿出书。

这些是否说明一度沉寂的历史学又“热

”起来了呢?

原《历史研究》杂志主编宋德金认为,易中天讲三国的内容“好像不是讲历史,而是讲演义”,书商高价买他的书很正常,但不要把这和历史学研究联系起来。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认为,干巴的史料、枯涩的历史叙述并不能触摸到历史的灵魂,恰恰在品味情境、咀嚼故事中,才能让人有所悟、有所得。只要有学理依据,“趣说”是不错的传播手段。毕竟好看、有共鸣,才会有人乐意去读、去品。

史学博士邢长惠认为,史学“热”缺乏扎实根基。现在的史学“热”,其实绝大多数是泡沫。书店的历史类书籍中,没有多少经得起时间考验。真正的内行,买历史类著作仍然是二三十年代的经典,还有就是80年代左右出版的一些经典。历史学在现在普遍浮躁的气氛中是“热”不起来的。它需要板凳宁坐十年冷的精神,需要对史料进行细致扒梳,需要高屋建瓴的史识,深厚的功力对史料进行阐释。而现实是有的院校已没有历史系,有的科研机构也没有历史所,这种条件下,史学凭什么热起来?(《深圳商报》7.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