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是什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6-07-2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的手中,有两份郭沫若先生中学时代的成绩单,上面显示出16岁和18岁时的郭沫若先生数学和英语非常好,而国文和图画特别差,朱清时说:“看了这样的成绩单,谁能想到郭沫若先生后来会成为大文学家、大诗人、大书法家?而郭沫若先生如果生活在现在,我敢说,因为偏科,他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即便考上了,他

的父母也一定会强迫他去读理工科。而中国,就不会有郭沫若了。”从小看到老,这一中国古老的思维,似乎并不适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应试,也是中国学生创新能力被扼杀的原因之一。朱清时校长说:“基础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成为畸形的应试教育给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有句话很经典:教育先是把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扼杀掉,再要求他们把创新能力开发出来。”

今天的中国学生不会有钱钟书和吴晗当年的幸运,当年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别是15分和0分,清华大学却录取了他们;今天的大多数学生也不会有钱伟长当年的幸运,当年他在清华大学的第一年就读于历史系,一年后转到了物理系。显然,不是考试制度促成钱钟书、吴晗、钱伟长成为大师。

考入大学的大学生们,也会因为目前中国大学长期形成的“灌输式”教育,而继续无缘于创新能力的发掘。

(《光明日报》7.1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