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废墟上的婚姻

2006-07-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强胜冠和张志平的结婚照是拼合成的,相框中的他穿着秋装,她身上则是夏天的衣服。

那一道难愈的折痕

强胜冠和张志平有一张夫妻合影,黑

白的。金边相框里,30岁的他穿了厚厚的秋装,25岁的她,身上还是夏天的衣服。

这是一张因地震而产生的合影。地震之后,各自失去伴侣的两个人结合了。他们用过去的老照片,拼合出一张合影。

25年的婚姻过去,如果仔细看,这张照片还是能发现拼合的痕迹。

相隔50米

地震那天,强胜冠、张志平纷纷往家赶,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在相距仅50米的废墟上刨挖着各自的亲人。

1976年的唐山地震,他们所住的小山是震中,那儿所有的平房都倒了。张志平因大儿子患疟疾,陪他在医院过夜。

强胜冠在单位值班,也不在家。

张志平的丈夫被挖出时已死亡。强胜冠的妻子从废墟中出来后,还说挺好的,只觉得呼吸有些困难。一星期后,她也死了。医生检查说是气胸,肺被压穿孔了。

两人几乎同时失去了伴侣。此前的10年里,他们从单身到成家,各自的幸福生活只相隔50米。

如今,强胜冠74岁,张志平65岁。回顾他们50年的人生,会发现有一根命运的线,暗中牵扯着他们。就像张美久最初把强胜冠介绍给张志平时,她会啊呀地叫起来,“我以前见过这人。在西山口的街上推着车。”

1967年,强胜冠和唐山食品厂一名做糕点的女工结了婚。他们搬到了地震时的重灾区――小山。

“那儿就像北京的天桥,人口稠密。”在强胜冠搬去之前,张志平已经结婚。他们也住在了小山。所谓小山,是因为那儿的地形有一长长的坡度。张志平住在坡上,强胜冠在坡下。

地震之后,失去妻子的强胜冠本想回老家无锡。“如果当时我回去了,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犹豫再三后,强胜冠还是留在了唐山。他带着两个女儿搬到了岳母家。张志平带着孩子回到了母亲家。两人的距离第一次超过50米。

纷乱的重组

在这片搭满简易棚的废墟上,一下子有了7000多个妻子要另寻丈夫,8000多个丈夫需要妻子。这场地震,共造成唐山约1.5万个核心家庭解体。

学者徐金奎做了一个调查,1978年到1982年是这些家庭重组的高峰。在匆忙的结合之中,呈现出很多新型的伦理关系,比如丈夫和亡妻的妹妹结合,或是妻子和亡夫的哥哥联姻。

强胜冠本来也有可能和他的小姨子重组家庭。“那时,他和小姨子关系可好了。”时隔30年,65岁的张志平扫丈夫一眼,笑着插话。

为了强胜冠和他小姨子的事,单位领导还偷偷地上门找强胜冠的岳母撮合。“我当时一点都不知道。”强胜冠说,那天老太太听了之后,一言不发。来说亲的尴尬地坐了会儿,只好走了。

“可能是因为我们年龄差距太大吧。”老强比他小姨子大15岁,他现在想想或许是这个原因。

震后,张志平一直没找对象,她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不愿意。

地震之后,张美久认识了张志平的母亲。地震后,家家户户都在各自的废墟上搭起了简易房。这被唐山人称为“瓜棚”:四根棍支在地上,用布四面一绷,上面搭些席子,里面就住人了。

张志平带着两个儿子住在母亲家。同在一屋的还有她弟弟和弟媳。时间长了,就会生出许多矛盾。“要看脸色生活,经常会受些闲气。”

张美久知道情况后,想到了强胜冠。曾经一直相隔50米的这两个人,终于在1981年的某天下午见面了。一切都进展得顺风顺水。半年后,1981年的8月19日,他们两人结婚,并搬入了新家。

张美久心里开始忐忑了。他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些关键问题――强胜冠和他亡妻家人的情感关系。震后,强胜冠带着两个女儿住在岳母家,一直把她们家人当亲人。“我也知道,老强和他小姨的关系比较好。”

张美久听说文化宫一名老干部王受业(化名)的重组生活很糟糕。

老王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妻子也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

“最初,孩子不认他。他在家看电视的权利都没有。”

张美久这才意识到,地震后重组的家庭和离异后再婚有很大不同,因为此前的情感是被硬生生割断的,新的情感走进这样的家庭中,会面临巨大的排斥。他开始为强胜冠担心了。

因为他带着的是女儿

张志平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她坦言,自己考虑嫁给老强有那么一部分原因是,“他带的是两个女儿。”

“当时她们都说,男方带的是男孩就别嫁。”很多朋友告诉张志平,男孩可能一直会和父母住,长时间相处必然有矛盾,影响家庭关系。

但张志平后来发现,重组家庭最大的一道屏障是,孩子对原有家庭的感情很强烈,有时甚至会控制不住。这道屏障,是不分男孩女孩的。

丁小鹏是张志平的大儿子。地震时,他8岁。他说,甚至到现在他都觉得父亲还活着。

“他被埋时,我们没见到。所以没感觉到父亲的生命已经结束了。”

丁小鹏常会想起自己幼年与父亲坐火车去北京的情形。有段时候,脑中会莫名响起火车声,他就会哭。

对于妻子的两个儿子,强胜冠始终有一种作为继父的距离感,“不亲不疏”。一般的事情都让张志平出面解决,他不发表意见。“除非是紧要关头了,我作为家庭成员才说话。”

强向红是老强的大女儿。老强和张志平结婚后,强向红问父亲要走了母亲所有的照片,自己保管了起来。

结婚后,老强依然把两个女儿留在她们姥姥家,每个月,他会给孩子送些钱。老强说这样有些亏待孩子,他的心思是,少些接触,就少些家庭矛盾。

财产并发症

老强给女儿们钱时,他会让张志平给,“这也好加强彼此的感情。”

从老强结婚起,张美久为他的担心就没有停止过。因为王受业总是到他那儿去,来告诉他重组生活的痛苦。

比不让他看电视更严重的是,王受业妻子不让他的女儿、儿子进家门。“因为那房子是她的,生怕王受业的子女来夺房产。”

张美久在小区聊天时,发现小区里有不少震后重组的家庭,深陷在复杂的财产难题中。

张美久觉得老强真不容易,要经历子女关、双方情感关,还有财产关。而所有的矛盾又都是互相纠缠着,“最后激化总是在财产上。”

老强和张志平在财产上竭力保持着比较宽松的关系。刚结婚时,两人的钱都是交由张志平来管理。但张志平是个不善于理财的人,好买个吃的,给孩子买些穿的。不到月底,钱就都花了。

老强急了。几个月后,家里的财政制度变成各花各自的钱。由于老强收入高些,家里主要大笔的开销就都由他负担。

因为老强不给钱花,张志平的小姐妹就认为她应该和老强分开,“我周围有好些重组家庭就是这样解体的。”可张志平觉得,花自己的钱也挺好。况且她发现老强对孩子们都是一视同仁的。

一张难圆的全家福

现在,老强和张志平在张美久这些朋友眼中,是很美满的。“有许多重组家庭长时间相互折磨着,让介绍人都觉得很伤心。”张美久也知道,老强他们在维持两方面的家庭关系中付出很多。他们做的有些事,旁人可能是无法做到的。

张志平和老强岳母的关系就很特殊。由于老强感恩于岳母帮着他将两个女儿拉扯大,所以他说服了张志平,逢年过节,一块去他岳母家吃饭、省亲。

张志平也懂老强心意,每回都去。前不久,老太太过世,张志平还去为她披麻带孝,哭得泪如雨下,让其他亲戚都感到惊讶。

张志平说老强人也好。她家里来人了,老强会将床让出来,自己睡地铺。甚至她亡夫的兄弟上门做客时,老强还陪着一起吃饭喝酒。

但是张美久他们也知道,即使再努力,重组家庭的情感折痕始终存在的。他们平时也不多触及,也不敢触及。

清明或7・28时,张志平都会跟儿子们去烧纸,为遇难的丈夫。他们也不跟老强说。老强心里也知道。

最后,原本想给他们全家拍张全家福的,包括老强的两个女儿、张志平的两个儿子以及他们诸多的孙子孙女,共10多口人。而实际到场的只有丁小鹏一人。其他子女也不想让老人们不开心,就都找了各种理由说不来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一位和强胜冠非常熟悉的朋友觉得很能理解,“照片上的这道折痕只是淡了,但永远存在。”

震后一年八成家庭重组

1989年开始,二三十位专家学者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唐山地震灾区社会恢复与社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课题组,历时五六年,发放了近两万份问卷,收集了上百万数据,形成了70万字的《唐山地震灾区社会恢复与社会问题的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河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子平说,1977至1978年一年多的时间,是地震后破损家庭重组的高峰期,占到样本量的80.1%,到1978年底,再婚的丧偶者就不多了。

“受伤的人和家庭感情需要填补、生理需要满足,还要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所以重组家庭是现实的选择。速度如此之快,有从众心理,也有‘抢配偶’以防晚了没有选择余地的考虑。”

1981至1982年,又进入了重组家庭解体高峰期,解体家庭大概占到重组家庭的20%~30%。从1976年~1986年10年间,在一万五六千个破损家庭中,重新组合了8000多户家庭,2300多户最后解体,占到重组家庭总数的29%。(《新京报》7.2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