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俞丽拿:一曲《梁祝》伴一生

2006-08-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一曲《梁祝》,绕梁47年。当年短发、蓝裙,就像蝴蝶般从弦上轻盈起飞的首演者俞丽拿,转眼已花甲。

小提琴汲取中国养分

1957年,俞丽拿刚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迈入大学部。小提琴专业学生成立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要让最普通的观众都能听懂小提琴。小组成员

何占豪、丁芷诺、俞丽拿等七八人,改编出了《二泉映月》《旱天雷》《步步高》等独奏、齐奏曲。俞丽拿等来到外滩,面对熙熙攘攘的路人拉响旋律。人群马上围拢过来,不但听懂,还不停地喊:“再来一个”。

转眼到了迎接国庆10周年前夕。“上海音乐舞蹈汇演”(后来更名为“上海之春”)即将举行。为了拿出献礼作品,成立近一年的“实验小组”苦思选题。《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候补题目被列入,可并没引起多大的注意。

然而,看完《大炼钢铁》《全民皆兵》和《梁祝》等演出后,时任上音党委书记的孟波却大胆地在《梁祝》上画了圈。孟波认为,小提琴比较纤柔,“梁祝”优美的爱情故事中国老百姓都熟悉,本身就像一部奏鸣曲,再说又有越剧《梁祝》做基础,小组里还有一个熟悉越剧的何占豪……

何占豪、陈钢等人在创作《梁祝》时,曲子写出来一段,俞丽拿就试拉一段。拉着拉着,音符如蝶,飞进了她的内心。

首演连拉两遍《梁祝》

经多次试奏,俞丽拿被选为《梁祝》的首演者。

1959年5月27日,上海兰心大戏院座无虚席。乐手全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俞丽拿夹起了提琴。人们没有想到,在那个充满了奋进号角的年代,四根琴弦流淌出的竟是情谊缱绻的江南曲调。

独奏小提琴的最后一个泛音渐消后,台下一片寂静。

所有演奏者都傻眼了,俞丽拿也愣了:就算没有想像的成功,也不至于连个礼节性的掌声都没有吧?此时,暴风雨般的掌声忽然炸响。所有演奏者反复鞠躬谢幕,掌声有增无减。如何收场?指挥与俞丽拿对视,她重新夹起琴,柔美的旋律再度响起,《梁祝》就在它呱呱坠地时完整地“啼鸣”了两次!

总理建议《梁祝》改短

《梁祝》轰动,大学生俞丽拿也由此邂逅了周恩来。周总理聆听作品后甚为欣赏,那段时间,只要陪同外国元首来上海,安排文艺演出时差不多都点《梁祝》。

一次,周恩来陪外国元首听完《梁祝》后,让工作人员把俞丽拿叫过来。“小俞,和你商量个事情。我觉得《梁祝》太长了一点,你和两位作曲家去说一下,能不能改得短一些,这样演奏效果可能会更好?”总理语气温和。

那晚回家,俞丽拿忐忑不安。当时《梁祝》已深入人心,俞丽拿认为它已是定了型的作品,思忖再三,觉得拉熟了的《梁祝》不能再改。她想,总理只是以个人意见和她商量,没必要大事张扬吧。回到上音,见到陈钢、何占豪,终于还是一字未吐。数月后总理又陪外宾来沪,还是那个剧场,还是俞丽拿和《梁祝》。演出结束时,他边鼓掌边看手腕上的表。宴会结束后,总理直截了当地问:“小俞,你们没改嘛,《梁祝》还是那么长。”俞丽拿有点紧张,站在那里看着总理,只是尴尬地笑。

总理沉吟了一下,笑着挥了挥手,大声说:“我不能苛求艺术家,能不能改,由你们自己决定吧。”

看到总理的笑容,俞丽拿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此后,总理再未提起此事,以后再听俞丽拿拉《梁祝》,每次都听得很入神。

这件事,俞丽拿一直没怎么对人说。但在内心深处,她永远记得总理宽容的微笑,挥手的动作,也深切感悟到总理给她的一个启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坚持吧。  (《解放日报》7.2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