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村官”

2006-08-0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黄腾宇,所学专业是农村发展学,曾担任该校大学生社团农村发展研究会常委,并有多篇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获奖。2005年毕业前夕,他来到北京平谷区马坊镇三塔寺村担任村官。

“小黄刚到村里时村民们可兴奋了,说村里来了大能耐人,恨不得来一个大学生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三塔寺村党支

部副书记刘香云说,“但我感觉现在大学生所学的知识跟农村的实际情况有点不对口。村民们最需要的就是懂实用技术,能让他们尽快富起来的人。有村民对小黄说,现在种地不挣钱,大学生有能耐,能不能搞点项目,哪怕让我们一天挣个十来块钱,也心满意足了。可是,小黄能有什么办法呢?”

对此,黄腾宇也有些无奈:“村助理在农村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增加农户的收入。有时我有很多想法或设想的项目,可以形成有目的、有计划的调研报告或实施方案。可是,能报上级或有关部门,经过论证、审核从而获得一定的政策或资金上的支持吗?”

与制度环境的欠缺相比,大学生与村民之间的观念博弈同样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的胡妍(化名)说:“我们村大量种植栗子和核桃。长期以来,村民们习惯有了收成就拿去卖钱。我们想说服村民们应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赚取更大利润。但村民们多年来形成的思维不是朝夕就能改变的。”

胡妍认为,观念无法对接的背后涉及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农村究竟是交由本地人治理好呢,还是交由外来的大学生治理好?

“新农村该怎么建设?村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农村?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乃至所有的‘城里人’不熟悉、不了解的――应该把当地干部的经验和大学生的知识文化结合起来协同治理。”这是胡妍给出的答案。(《中国青年报》8.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