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北大和老清华的外聘教授

2006-08-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中国大学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外聘教授,这种做法对中国大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老北大和老清华无疑是其中做得最成功的。

水平一流

老北大、老清华各系都有外籍教授,数量不是很多,但有一个算一个,他们长年生活在中国,完全融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其中许多人甚至

把生命都贡献给了中国。像北大地质系的葛利普、清华外文系的温德等。

中国早年地质学的成绩,被公认是世界一流的。早年中国地质界的学者,很少不怀念葛利普的,特别是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学生。杨钟健曾在一篇文章中说,1920年,丁文江把葛利普请到中国来,一方面在地质调查所担任研究工作,一方面在北京大学主讲地史学和古生物学。杨钟健说:“自他到中国后,地质界有显著的进步。关于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和十年来中国地质学会会务的发展,葛教授出力很多,也是有莫大的功勋的。”

深受欢迎

中国早期大学中的外籍教授,给他们的学生留下过深刻的印象。1946年西南联大学生曾出过一本名为《联大八年》的书,在这些学生的眼中,外籍教授和本国教授完全一样。比如对温德的介绍是这样的:

“温德先生,美籍,在清华任教已二十余年。在校担任‘英诗’‘现代诗’‘E・M・Forster’三课。温德先生年逾六旬,而活泼仍如少年,讲解英诗时,或模仿尼姑,或假作魔鬼,‘唱作俱佳’,时常哄堂。温德先生能说中国话读中国古籍,如庄子之类,尤好研究草木虫鱼,对音乐亦有了解。所以昆明美领事馆每星期日下午的唱片音乐会便由他作介绍。”

这本《联大八年》中对许多外籍教授的介绍都非常亲切,可以看得出,这些教授完全成为中国学生的老师。比如对历史系教授噶邦福的介绍:

“噶邦福先生,历史系教授,讲古代史。他是从前帝俄时代的皇室贵族,现在也开始爱他的祖国了。有时候,同学常向别的教授探问政治意见,这位老先生颇不以为然,他说‘不要以为我是外国人。我一样懂中国的事情。’”

环境良好

老北大、清华有长期生存下来的外籍教授,也有短期生活过的外籍教授,无论长短,那些生活都是生动的、感人的。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在上世纪30年代(1935~1936年)曾应邀来清华大学访问讲学,这是当年清华的一件盛事,以维纳当时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他能接受清华的邀请,而且在清华呆了两年时间,这是中国大学的骄傲。维纳来清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年清华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维纳来清华的直接联系人是当时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李郁荣,上世纪30年代初,李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时候,与维纳建立了友谊,他诚恳地邀请维纳来清华访问。维纳能来清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华在1928年改建为国立大学后,实力迅速增长,30年代初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李郁荣先生在给维纳的一封信中说:“清华以工学院拥有的设备和装置而自豪。物理系的图书馆要比哈佛大学的更加完善一些。我相信,您会发现这些图书馆为研究工作准备了充分的资料。”

正是由于清华良好的学术环境,维纳回国后,又鼓动著名数学家、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终身教授冯・诺伊曼来清华访问。冯・诺伊曼夫妇对此很感兴趣,可惜两个月后抗战爆发,冯・诺伊曼最后未能成行。

上世纪20年代初,蔡元培任北大校长的时候,也正式邀请过当时到日本讲学的爱因斯坦到北大来访问研究,虽然爱因斯坦没有来成,但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大学的眼光和胸怀。 (《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第21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