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庭的力量

2006-09-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80年,美国历史学家艾恺博士向梁漱溟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文化的要义、核心的实质,还存在吗?哪一些儒家思想还保留在中国人的心中”?

梁漱溟说,“不能说一扫而光啊,还是有些个遗留……所留下的还就是那个家庭伦理方面”。

其实,我特别想听到梁漱溟先生做进一步的阐述,也想弄清楚,家

庭伦理的力量对现在的中国人究竟有多大?

前不久读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何先生的自传似乎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梁漱溟的看法。何炳棣先生在书中多次说到自己立愿宏大一类的话,其实是家庭激励的结果。

何炳棣的堂兄何炳松先生是他们家族里第一个留美学者,长期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还担任过暨南大学校长,他是何家的英雄,也是何炳棣少年时代崇拜的偶像。何先生的堂侄何德奎也是留美学生,担任过英美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华总办”,抗战胜利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

这两位家族里的“成功者”不仅仅是给家族带来了荣誉,成为激励其他成员的榜样,他们同时还要在家族承担接济扶持、报答反哺的任务。这两位成功者甚至有分工,谁帮谁家。何炳棣也就是从中得益,通过堂兄的资助完成学业的。而何炳棣获得成功以后,又按照这种家族传统,去帮助有需要的其他族人。

家族给予人的影响是一生的。何炳棣认为,家族的主要目的是在制造“成功者”。而成功者对家族的意义是深远的。在中国的历史上,常常是一人兴,家族兴;一人败,家族败;它能产生强烈的联动效应。

不可否认,当一个社会的救助系统、福利保障系统还不完善的时候,家庭和家族行使了社会的保障功能,它为许多人渡过难关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当代中国,家庭的凝聚力好像在式微,但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那里,“家”和“家庭伦常”,仍然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和终极的依靠。 (《深圳商报》9.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