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流行音乐何以好歌难觅

2006-09-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原创衰竭

1986年,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兴起,1987年走向繁荣:《血染的风采》、《思念》、《绿叶对根的情意》、《信天游》、《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等本土味浓厚的原创歌曲一唱即红并迅速流行。但1990年后的流行乐坛却忽然陷入“原创荒

”,除李海鹰拿出了《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等较受欢迎的歌曲外,其他人的作品似乎突然和流行“绝缘”,尤其是在1997年春节晚会的《相约98》之后,每年流行的原创歌曲寥寥无几。

台湾乐坛资深创作人李宗盛认为,“创作人应该是流行音乐的灵魂,而现在乐坛很多公司却只知道搞造星运动,而忽略了创作。”

歌者颓丧

20年前的北京工人体育馆,百名歌星虽然衣着暗淡甚至土气,但给人们的感觉是一种音乐的简单,人们更没有从崔健一高一低的裤腿上看到“颓丧”或者“堕落”,反而觉得那是别样的可爱。一切都是因为歌者纯真地为音乐而奔放,用真嗓子为大家歌唱,唱着新鲜的、有内容的好歌。但后来,流行歌手开始自大,有人开价“50万元唱一首歌”,有人用“假唱”来蒙蔽听众。

资深音乐人金兆钧认为歌手的整体素质在退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过于注重包装的录音歌手猛增,很多录音歌手、偶像歌手唱不好现场,走调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人说,中国流行乐坛从音乐本身上看,距离世界越来越远,但是在一些绯闻、丑闻上却已完全“和世界接轨”,假唱、抄袭、评奖交易更是在国际乐坛“独领风骚”。

音乐人左保华说,“2005年也有场百名歌星纪念演唱会,但怎么看都是一场拼盘商演而已。人还是原来的一些人,但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气魄和力量感,更别说推出来像《让世界充满爱》这样的好歌了。歌者如此,何谈流行?”(《北京日报》9.1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