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城改造不宜追求“焕然一新”

2006-09-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今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叶廷芳,联名13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古城改造不宜大拆大建,追求“焕然一新”》的提案。

提案中说,由于有识之士的呼吁以及政府的重视,近年来一个正确的理念逐步明晰起来,即由个别保,提升为成片保。这使得我国古城保护与建设的矛盾得到

缓解。特别是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总体规划时,明确提出对北京古城要实行整体保护原则。这无疑是值得庆幸的大事。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误区,一个普遍现象是大拆大建,追求“焕然一新”。北京古城的黄金地段前门大街和东城区的御河历史保护区正在这样做。在叶廷芳的眼中,前门大街是北京的“脸面”,也是北京迄今剩留的古都风貌最浓郁、人文意蕴最深厚的保护区,它也是两座巍峨的城楼――前门和正阳门――的“护裙”或原生环境,绝不能“铲掉重来”。改造中,一定要保持主街道原来的宽度和两旁房屋的现有天际线,使它们与城楼保持固有尺度的比例关系和映衬强度。否则就等于撕开城楼的护裙,是莫大的环境破坏!御河保护区的改造工程目前从平安大道至帽儿胡同的“御河带”已全部铲平了,损失了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

“凡是被确定保护的片区,必须从整体上承认它是文物,既然是文物,首先要维护它的历史原初性,即千百年来历史地形成的现状,不仅要尊重它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而且要保持它的城市肌理,即街道和里弄或胡同的基本格局。须知这些街道和里弄、胡同叠印着多少代人的无数脚印,饱和了多少人的音容笑貌。你若把这些铲除了,‘旧貌’固然换了‘新颜’,但历史没有了,古韵没有了,生命的记忆没有了!你还‘保护’什么呢?”叶廷芳强调。

“我国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刚刚开始觉醒,但远未完全觉醒,睡眼惺忪中,容易走入误区。”叶廷芳说,自己对于古城保护的意识也是一步步根据现实的发展慢慢提高的。过去在北大念书时经常去圆明园散步,面对一片荒凉,他就想:有朝一日国力雄厚了,一定要求政府把圆明园重修起来!但后来经常到国外走走,看的书也多了,才发现那个想法不对头了:“废墟也是一种美”,并且就某种意义而言,这种内敛的凄美比张扬的华美,更具审美价值,而“美是不可重复的”。更何况圆明园是国耻纪念地,重修了,意味着圆明园第三次浩劫。为此,他在政协曾先后两次提案,每次征集近50名委员签名:反对重修!

(《光明日报》9.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