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毛泽东和张国焘在长征中的较量(上)

2006-10-1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张国焘也许意识到,中共中央领导层的重新“洗牌”已成可能

两河口会议后,张国焘的心境与一、四两个方面军这两支红军主力会合前完全不同了。随着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频繁的电报联络,而这些电报最终使张国焘了解到中央红军遭受了巨大损失,部队从长征出发时的近10万人只剩下了不足3万。

这个判断一旦清晰,张国焘也许意识到,中共中央领导层的重新“洗牌”已成可能。

张国焘之所以对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格外关注,是因为这两个会议都涉及了党的最高领导人和红军的最高指挥权问题。

此时,为了加强一、四两个方面军的了解和友情,中共中央向红四方面军派出了一个慰问团,团长是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

中央慰问团找张国焘谈话,张国焘的话令李富春大吃一惊。张国焘说:“两军会合,摊子大了,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总司令部必须充实改组,必须加强总司令部。”为此,1935年7月6日凌晨1时,李富春给中共中央发去了电报,报告了张国涛的建议:充实总司令部,徐(向前)、陈(昌浩)参加总司令部工作,以徐为副总司令,陈为总政委;军委设常委,决定战略问题。

周恩来说,这是自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第一次有人伸手向中央要权。

不给一再要权的张国焘一个“官”,红军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1935年7月9日,一封署名为“中共川陕省委”的电报到了,电报建议加强总司令部同时增设军委常委:向前同志任副总司令,昌浩同志任总政委,恩来同志任参谋长。军委设主席一人,仍由朱德同志兼任,下设常委,决定军事策略问题。请中央政治局速决速行。并希立复。

电报的署名的是川陕省委领导人:周纯全、刘瑞龙、黄超、张琴秋、李维海、谢富治和吴永康。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级省委要求中央改组领导层,并提出具体人选且要求“立复”,此封电报可谓空前绝后。

7月10号,毛泽东到达了芦花附近。

到达芦花的中央领导人开始讨论一个必须作出的决定:给张国焘什么“官”才好――松潘战役的准备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不给一再要权的张国焘一个“官”,北进的计划也许会出现挫折,那样红军将面临更大的危机。毛泽东认为:“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毛泽东看出张国焘想当军委主席,但“这个职务现在由朱总司令担任,他没法取代。可只当副主席,同周恩来、王稼祥平起平坐,他又不甘心”。张闻天就说可以将自己的“这个总书记的位子让给他”。毛泽东断然否定了,他说张国焘“要抓军权,你给他做总书记,他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让他坐上了这个宝座,可又麻烦了”。经过反复权衡,毛泽东对张闻天说:“让他当总政委吧。”这样做既考虑了张国焘的要求,又没让他把军权完全抓到手,是惟一两全其美的办法。在同现任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商量时,周恩来正发着高烧。当时和张闻天谈着恋爱的刘英回忆说,周恩来“一点都不计较个人职位,完全同意这么安排”。

7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芦花召开。会议宣布张国焘任总政治委员。宣布之后让大家讨论――实际上是听张国焘的反应。

张国焘当然明白,在这个会议上他是绝对的少数,他不可能提出自己当军委主席的意见。他别无选择,只有同意。于是,张国焘表示“基本赞同”。 (《长征》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