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慈善捐赠成“鸡肋”

2006-10-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不久前,王楠、郭跃等乒乓球国手向太原市一家儿童福利院捐赠了一批球拍、球桌,但这些爱心物品被积压在库房里。

“赠非所需”是多数

据了解,“赠非所需”已成为社会捐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太原市这家儿童福利院的刘洪霞说,外界人士凭想象捐东西,捐来了大量的文

体用品。而这里200多个孩子95%或身体残疾或智力障碍,对文体用品的需求很少。智障儿童容易尿床,需要大量换洗的床单、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可这些物品社会捐赠比较少。“赠非所需”不仅给受赠者带来尴尬,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爱心效率”要提高

当前我国的社会捐赠缺乏针对性,有时看上去“爱心如潮”,然而对于受赠者来说,能够带来实际好处的“有效爱心”并不多。

今年6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团委号召毕业生为西部贫困儿童捐书,毕业生纷纷响应。曾经在四川支教一年的一位学生却对捐来的书摇头:“这些书孩子们要么看不懂,要么不感兴趣,80%都会被当成废纸卖掉。”一位老师也认为,与其给西部的孩子们捐10本高深的《线性代数》,还不如捐一本他们读得懂的《安徒生童话》。

相互沟通很重要

安徽社科院社会学专家王开玉认为,慈善捐赠日益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方式,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应当做好日常捐赠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建立捐受双方的沟通、互动机制,了解捐赠的具体需求,让爱心流向它最需要的地方。  (《新华每日电讯》10.1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