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8年的北京,谁会来,谁会走?

2006-10-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虽然政府声称不会在奥运期间强行遣返民工,但对一个保守估计也有150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在满足公民观看奥运的权利和维持一个城市奥运期间的正常运行,政府如何决策,仍然是公众关注的话题。

2008:哪些人走

以奥运的名义,北京从2001年开始了一个庞大的城市改造,城市的

人口结构也随之变化。北京投资需求领域主要分布在:奥运场馆及其附属设施建设与运营,投资需求220亿元左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高,投资需求2800亿元左右;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文化、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公共安全维护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投资需求约800至1000亿元。由于大量的基础设施及奥运场馆建设,体力劳动者的需求数量巨大。

根据北京市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课题调查,到2008年前夕,大部分建筑工人将离去。“预计到2007年,奥运项目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将全部完工,同时受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整影响,占北京400万流动人口1/4的建筑工人岗位需求将减少。”

2008:会来多少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接待的奥运代表团、新闻媒体、各国游客及现场观众,将达750万人。到奥运会举办前后,外省市来京游客年增长率将为5%,人数增长到1.13亿人次。

短期内人口的急剧增多,首先将压力传递到交通系统。目前,首都机场正进行扩建,预计到2008年周转量将达6000万人次。到2008年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将达400万辆以上,恰好是现在的2倍。而北京道路建设只是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

这使得限制奥运期间的人流和车流似乎成为一个必然之举。

奥运会立法协调小组在首次公开的奥运期间城市管理办法中,将尽量减少进城人口成为一个主要的思路,如进京人员须出具县级以上证明等,从根本上控制流动人口。

汉城的经验:国民教育

柳昌宗曾是韩国汉城奥运会的法务部部长。他说,在韩国汉城奥运期间,对国民进行强大的道德宣传成了人口管理一个最有力的武器。韩国人在公共场所,很少有排队的情况。但是为了举办奥运会,政府在媒体、公车、地铁等场所都进行了大量的道德宣传,敦促市民遵纪守法。

柳昌宗说,如果他是这么大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反倒不担心。当年汉城奥运会的时候,曾出现一些冷僻的奥运项目无人关注的冷场现象。如果能利用人口多的优势,组织市民观看生僻项目,避免冷场尴尬,这倒是一个好法子。

这些经验似乎显示,奥运期间考验城市管理者的,并非行政强制手段的软硬,而是城市管理能力的高低。(《新闻周刊》2006年第39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