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

2006-10-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遇到了空前的压力,大学生首次就业的薪资水平也一路走低,2006年年初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行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工的月平均预期工资水平为1100元,而我国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对首次就业的预期月薪水平仅为1000元,本科毕业生的预期工资水平比农民工的平

均预期工资水平低100元!

这一调查结果刺激了全社会。难道中国进入一个新的“脑体倒挂”时代?我国大学生占人口比例并不高,为何却会出现所谓新的“脑体倒挂”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谌新民说,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从数量和结构上看都处于偏低水平。问题的关键,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

要增加吸纳大学生等较高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就必然要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自主创新型产业的迅猛发展,而恰恰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过去在调整人才结构上不够重视,这种现象实际就是劳动力市场在价格上的一种反映。

广东经济学教授董小麟认为,这种所谓的“脑体倒挂”不是普遍现象,它与过去那种体制性的“脑体倒挂”是两回事。大学生自身的定位,应未必人人都要做白领。目前,国内很多大学的专业培养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的需求严重不相适应。从长远看,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助于解决对高层次人才吸纳能力不足的问题,但产业调整是一个客观的渐进过程。

“2006年广州市劳动工资指导价位”显示,学历越高、薪酬越高仍是劳动力市场的规律。应届大学生薪酬开始低,但后劲足。

大学生首次就业的低工资水平之所以引起社会的不安和不平,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大学生的家庭为他们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太多,大量的私人教育投资最终却无法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羊城晚报》10.23~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