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刘墉谈沟通:说话要控制音量

2006-12-0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由关车门、拧水龙头说起

三十年前,我刚到美国,常在关车门的时候把老美吓一跳。我发现了这点,慢慢改,终于把手劲改小了。后来我搞懂了――

因为三十年前台湾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许多车子很破烂,发生过车门没关好,把乘客摔出去轧死的惨剧,所以上车之后,大家

都狠狠地把门关紧,我也不例外。

同样的道理,早期的人关水龙头也特别用力。因为那时的水龙头做得差,里面的橡皮不耐用,不用力会拧不紧、漏水。

你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吗?

因为人们的习惯常是环境造成的。同样一个人到中餐馆和西餐馆,讲话的音量就可能相差甚多。

道理很简单!你在嘈杂的喜宴上小声说话,人家能听得到吗?相对的,如果你到“烛光轻音乐”的西餐厅高谈阔论,能不引人侧目吗?

大家是不是也能由一个人讲话的音量,来猜想他出身的环境?了解了这一点,你要常常检讨自己说话的音量是不是太大?

还有,你可能在大杂院里长大。但是今天,大杂院改建成高级大厦,四邻不再那么吵闹,连路上的车子都很少按喇叭,你说话的声音是不是也可以放小一点了?

你说话的音量可能在第一时间已经显示了你出身的环境,你能不小心吗?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

许多人不但在致辞或报告时喜欢拉着嗓门说话,即使日常交谈,他们的音量也特别大,使你怀疑他是不是在对别人说,或故意让别人听到。

如果你看四十年前的电影或电视剧,八成会不习惯。因为那些演员太造作,无论动作、声音都夸张,怎么看都觉得是在“做戏”。这多半由于他们是舞台剧出身。早期的话剧没有无线麦克风,场子的设备又不够好,为了让整场观众听得清、看得清,演员不得不放大声音、夸张动作。

当那些演员改演电影或电视剧时,就不自觉地把演话剧的习惯带到镜头面前。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年岁够大,回想一下三十年前的演讲比赛,是不是也觉得当时很夸张?演讲的学生顿脚捶胸,拉大了嗓门喊,结尾处更握拳高举,非喊几句口号不可。

于是旧习惯就愈难改了,即使到了最好的大会堂、音乐厅,甚至只有几十人的小场子,明明有最好的音响设备,那些人仍然可能拉着嗓门说话。

说话要用多大的音量,全得看环境。

你想说话有魅力,显示优雅的谈吐,先得自我检讨,说话的音量是不是恰到好处。

你也可以用别人来想自己,譬如在地铁里观察人们说话的音量,或到不同国家,看看国情不同,说话的音量有无差异。你还可以观察你的邻居、朋友,听听人家的音量。

然后想想自己。如果觉得过去讲话无论什么场合都太大声了,或一紧张、疲惫,就显出焦躁,愈说愈快愈大声,就立刻改。先改变速度,再试着对近处的人小声说,对远处的人大声说,让自己的音量有变化。

(《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刘墉著接力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