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改革:纠偏为了前行

2006-12-1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年来,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逐步出现了对改革行为盲目崇拜的现象。

“时髦化”一些地区、部门、行业和个人在推动改革时,不是从需要出发,而是为了赶时髦,进行无目的的形式化改革。改革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句口号,一个标签,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贴。

“强制化”一些部门由于对

改革方案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考虑各方面利益的综合平衡,改革方案的实施常常遇到很强的阻力,改革只能靠强制的办法推行。另一种就是“强人”改革,领导者依靠绝对权力和权威,如某地推行的扣公务员工资修路、强制引导民风、大面积拍卖公共资产等。如果改革者自律能力不强,甚至把改革作为捞取个人政绩或个人好处的工具,改革就可能走向歧途。

“私利化”一些部门和个人假借市场化改革捞取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严重扭曲了改革。比如,从借价格改革实施“双轨制”搞“官倒”、借资本市场改革搞黑幕交易、借“国企改革”玩弄偷梁换柱,一些国企改革演变为一些国企改革操控者吞噬国有资产和职工利益的工具。改革的利润据为己有,而改革的成本则由工人和社会来承担。

类似的改革也出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造成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

由于没有形成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强有力的利益主体往往左右着改革进程,一些影响老百姓福利的改革在没有充分考虑百姓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纷纷出台,如,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等等。而一些牵涉到特殊利益集团的改革,推动起来则十分缓慢。如,公车改革,前后改了8年,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北京日报》12.1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