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5000“新知青”返乡说明什么

2006-12-1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一段时间以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办证中心公安窗口前,每天都簇拥着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是台州农村的历届大中专毕业生,前来办理“非转农”手续。截至目前,台州市路桥、黄岩、椒江三个区已为近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了“非转农”手续。其中不乏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24岁

的崔国利拿到“非转农”准迁证,十分开心:“终于拿到准迁证,很快就可以将户口迁回村里了。”2005年7月,崔国利大学毕业后回到椒江,由于工作难找,干起了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左右。“城市生活压得我透不过气。”崔国利说,当一个徒有虚名的“城里人”,不如当一个农民实惠。当农民至少能分到土地,土地如被政府征用,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补偿金。即便土地没有被征用,起码可以种田、种菜,不用担心温饱。

路桥区政府办证中心公安窗口主任刘巧婵说,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土地不断升值,一块位置稍好的宅基地就值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经济条件好的村子还为村民上养老、医疗保险,每月还给困难村民发几百元最低生活保障费。这对于在城市陷入困境的大中专毕业生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然而,“非转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与原籍地农民间在承包土地等方面的利益之争等。各地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 (《北京青年报》12.10汪林义文)

新知青“非转农”现象引起各报议论。

蒋梦桦认为(《钱江晚报》12.10),台州非转农不具有普遍意义,因为浙江农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连续20年名列全国第一,台州是长三角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大学生将户口迁回去可以享受高额的土地补偿款和安置房的分配。而且,在台州乡村有大量的乡镇企业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施展的舞台。

赵志疆认为(《青年报》12.11),台州大中专毕业生热衰于办理“非转农”,与当年人们青睐“农转非”一样,都是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不要高估“农转非”。

邓清波认为(《中国青年报》12.12),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要增强城市对劳动人口的吸纳能力,通过发展新型工业和建立更为健全的服务体系来解决就业问题。“非转农”现象表明目前的城市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绝对不能单纯把“新知青”现象看成一曲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