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州人•海南人

2006-12-3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自成一省,海南人看广东,心里既有甜滋滋的暗喜,也不乏酸溜溜的不舍。而广州人看海南,更是五味杂陈。30多年前的上山下乡运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兄弟姐妹下海南。

广州知青赴海南

“红卫号”,是许多老广州人家的伤情之舟。

上世纪50年代

出生的广州人,谁家没有几个兄弟姐妹到海南上山下乡?一去多年,粗了双手,铁了肩头,老了面容。据不完全统计,1968年起,广州市有34万多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到海南的至少有四五万之众。

事隔多年,这批短暂“移民”对海南的感觉由“爱恨交加”,变为难解的追忆。羊城晚报社社委张克眉就是当年的广州知青之一。17岁登上红卫号,一去九年,只回过三次家。

肩头上至今未消的“硬块”,是当年开荒担石头留下的纪念;四大名著偷偷翻了个遍,打下坚实的文字功底;就连吃菜偏咸偏辣也是海南给留下的“后遗症”,因为那里一年四季吃不到几次蔬菜,只得咸盐辣酱送饭。经过海南那段岁月的磨练,张克眉简直觉得天下没有过不去的槛。

岛内岛外,两种精神

去过海南的人都评价:当地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爽朗大方,地热心热。“骨子里既懒散又浪漫,家庭观念很重”――这是许多海岛岛民的共性。

有人说,海南人受得了穷,吃不得苦。因为全国最悠闲的地方,非海南莫属。交通上的障碍使得岛内基本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节奏慢,工作压力小,毒辣的太阳搞得人没了脾气,晒晒太阳,吹吹海风,人的豪情斗志很容易消磨。

在外打拼的海南人虽没有其他靠海洋发家的岛民那样的海盗精神,但实际上非常坚韧,滴水穿石。海南人的奋斗不是侵略型,而是吸纳型、兼容型的,而且往往很低调。这也许与历史上海南一直比大陆地位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有关系。

留在岛上的海南人,优哉游哉地过着清闲日子;过得琼州海峡的海南人,敢拼搏,能折腾,神通广大,特立独行,胸中有海。

过海神仙闯天下

如果说岛上居民是一尾缓缓游着的小鱼,那么,过了海的海南人,可就是一条龙了!经过资源有限的“孤岛”历练,一旦到了广阔天地后,哪能不大展拳脚?

目前中共广东省委有两位常委是海南人: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朱明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副厅级以上干部六七十人;学界更才人辈出:中山大学前校长王?章、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商界也缔造不少传奇:海外自不必说,就广东而言,创维、腾讯QQ、白马广告等都出自海南人手笔。

在广州的海南人多,一点也不出奇,毕竟18年前,广州是海南的“省城”。用一位老海南的话说,“广州就是海南人心目中最好的大城市,北京、上海都比不上”。中山大学副校长李萍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分配,海南一同考来的中大学生,第一志愿留广州,第二志愿才去北京。

广州好,大都市,离家近,气候、口味都合适。著名的明清经济史学家、广东中国经济史研究会会长叶显恩教授就说,当年19岁的他,是海南临高县委一个小文书,被送来广州培训了两个月,便觉得天地真广阔,“一定要出岛,要考大学”。

相比起其他一些省份的人,海南人说,自己不爱“抱团”,较少拉帮结派。甚至还有人说“不够团结”,讲究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广东省振兴海南联谊会会长邢福成自豪地介绍:海南人没资源,没后台,硬生生靠自己打拼,闯出一片天。(《羊城晚报》12.2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