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怎样看待话剧“杂牌军”

2007-01-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年,在北京的话剧市场上,“杂牌军”戏逍堂给传统的话剧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们“什么热闹演什么”,“什么流行就拿什么‘入戏’”。前两年某广告很流行,他们就推出一部《今年过节不收礼》,今年又借着张艺谋的“东风”推出了《满城全是金字塔》。

2005年戏逍堂演了280场戏,达到了国家话剧院和北京

人艺等国家院团都没达到的演出场次。2006年戏逍堂实现良性循环,做到了以戏养戏。

以人艺、国话为代表的“专业院团”走的则是一条“正路”,除了《茶馆》、《雷雨》这样的长期上演的经典剧目外,他们每排一部新戏都是“精雕细刻”,耗费时间很长,布景、道具都要求极其精良――这在讲究成本控制和商业实现的民营院团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戏剧应该怎样表现生活?能否源于生活但“低”于生活?

一些业内人士说,戏逍堂是快餐文化,作品粗糙、品味不高,就像假药一样扰乱了话剧市场,把真货的市场全抢没了。“当我们的身边整天充斥着小品式话剧的时候,戏剧根基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戏逍堂“堂主”关皓月则表示:“看我们戏的人,有很多是从来不看话剧的,我们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做戏。就像一位戏剧界业内人士说的,中国话剧有10级台阶,林兆华、孟京辉站在第八九级,但是观众的欣赏水平尚处于第三级,而我们就是要做第四五级。”

观众小思说,“他们的戏虽然比较粗糙,但里面我能看到生活。比如把现实生活中很多新鲜活泛的东西搬了进来。演出结束后,很多人自发地在剧场内填写会员登记表,那种热闹的场面在别的地方是看不到的。民营剧团做戏的手法不能说有多高明,但专业院团应该思考的问题是,除了几部经典之外,又为观众奉献了几出让人记得住的原创剧目呢?”  (《北京青年报》1.2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