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晚年薄一波

2007-01-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007年1月15日,薄一波同志逝世,享年99岁。

1994年,原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储仲君被指定参与薄一波回忆录《七十年奋斗与思考》写作组,得以与晚年居于北京玉泉山的薄一波有一段长达数年的交往。

重视历史

1988年到1993年,薄老写了带有国史性质的《若干重大决

策与事件的回顾》,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文革”前17年最权威、最详尽的研究著作之一。此书完成后,他觉得还有许多事情和许多话没有尽述,想再写一本,但毕竟年纪大了,需要帮手。中央专门为他配备了大约10人的写作组。

薄老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讲述,我们记录后再整理,上午9点开始,11点半结束,下午3点开始,5点半结束,他打趣说,我们这是名副其实的“九三学社”。他极其认真,有时,写了初稿后,他再一遍遍地改,有些甚至推倒重来。

《七十年奋斗与思考》原来要写三本,第一本已经出来,第二本也已经写好,并且开印,后来因故没有出来。

他也有委屈,有些委屈也没来得及说出,现在他走了,也不可能说了。

回顾自己

老人记忆力惊人,年轻时的事情甚至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这种机敏在政治上就是敏感,对“文革”以及批斗刘少奇他其实早有预见。

对自己“文革”期间被批斗的次数,他都记得很清楚,每次经历都记下来,斗了他136次,审讯了206次。那个时候,几个人抡着他的手脚从床上往水里扔,是家常便饭。

他自己也说不清关在什么监狱,只记得中间转了很多次。在困境里,他非常倔,且坚定,你可以说他就是个“死硬派”,偏要活下来,所有给他吃的东西,他一点都不浪费,掉在地上的米粒都捡起来。

他的房间从这头到那头就七步,他就给自己编了个七步操,锻炼身体,不让自己垮下来。

粉碎“四人帮”后他还没被解放,才有些绝望,但即便那种情况下写给孩子的信,还是很真挚,很动人,没有一句不合适的话。

他为人最大的特点是坚持实事求是。他最显著的例子是与阎锡山达成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协议,搞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山西后来成为抗日期间最早也是最大的根据地,得到毛泽东的肯定。他在回忆人生时,也很看重这一部分,将其比喻成围棋中的术语“手筋”,意思是最要紧最关键的一步。但遗憾的是,这一块的贡献后来并没有得到充分评价。

力主改革

改革开放后,许多人有误解,认为薄老很传统,很保守,事实上呢?

我举一个例子,我看到他1980年代初对“傻子瓜子”作出的批示,“这几年我们在搞经济上确有显著成绩,其中允许私人(个体)雇工带徒弟经营是个很重要的成功,对此我们应总结经验,使个体经济合法化,要定出更合理的法规来。”

在当时提出这些观点很不容易,阻力非常大。看到材料后面批评雇工人数多的时候,他又批了一句,“雇工多了,是违背政策,但促进了经济发展,又符合政策。”

晚年尚健

1996年薄老得了一场大病,肠胃出了问题,当时情况危急,后来总算恢复了。之前他的身体一直很好,这场病之后就长期住在玉泉山七号楼。

薄老的爱人在文革中去世,女儿当时赶到火化的地方,听到火化工人说,景况好惨啊。关于死因,至今仍不得答案,但薄老晚年从来不提此事,我们也不好多问。

晚年去看他的人比较多,阴历正月初五是他的生日,我在的那几年每年都很热闹,国家领导人都会去看他。(《南方周末》1.18朱红军采访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