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978年,薛暮桥上书中央

2007-02-0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1978那个孕育重大转折的年代,中国经济学界泰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获得者薛暮桥(1904~2005),努力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勇于推翻自己,敢于冲破重重压力向党中央直陈弊病。

薛暮桥的女儿薛小和回忆:“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他开完会回到家,忽然就哭起来了。我问,爸爸你怎么了?他说,现在国

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家计委领导向全国人大作的报告却还陷在分钱分物的数字中,不思改革。他的哭是那种非常急的哭,敲着扶手。我父亲是一个长于忍耐的人,到这种痛哭的地步,我想他是急到了忍不住的地步。”

对于这次会议通过的十年规划,薛暮桥曾和他的助手吴凯泰谈论过。吴凯泰说:“薛暮桥不同意当时中央的一些做法。他说,这是要变成‘洋跃进’啊!钢产量1985年就一下子要达到6000万吨,凭空冒出一个6000万吨,要搞几个宝钢啊?!他觉得那种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又上来了。当时,持续20多年的‘左’的错误还没有受到公开批判,大家都觉得错了,但是没人敢说。所以这些指示布置下来,好多人也都照着干了,真正认识到错误并且敢说的人很少。薛老自己确实也是经过思想斗争的――到底说不说啊?”

薛暮桥率先对高指标、高速度提出质疑,这在许多人看来不可思议。因为中国原先执行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浸透着他30年的心血,他早已被视为中国经济理论界的一面旗帜。

新中国成立后,薛暮桥被任命为中央财经委秘书长、国家计委委员、统计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物价委员会主任。身居要职的薛暮桥,成为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设计者。

1978年4月18日,思虑再三的薛暮桥终于决定写信上书中央,直指当时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如果没有中央负责同志出来说话,很难打破这个禁区。”

吴凯泰介绍:“后来有人知道了薛老要闯禁区,一个借调的同志就公开说,我可不参加。他显然是不敢冒这个险。”

吴敬琏,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得主,以敢于直言著称。1978年,他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薛暮桥当年的行动,这些小字辈看在眼里,让他们颇感惊奇:“这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觉得他跟原来很不一样了。这件事以后他在国家计委受到很大的压力,计委党组决定要批判他。他明明知道计委的领导是主张高指标的,但他认为这是错误的。这件事本身就很了不起,因为追求高指标这件事已经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习惯。”

吴凯泰说:“他很清楚这些错误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怎么犯的,有些什么问题。所以,他憋不住,他觉得不说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

在薛暮桥从事经济工作的60年中,关于他两种身份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息过。薛小和曾经问他:“我说爸爸,你的身份到底是学者还是共产党员?”因为那时有人说薛暮桥是个高官,不是学者。他自己说,我很想做个学者,但我首先是个共产党员。

1999年,严重的帕金森症使薛暮桥成为北京医院的长期病号。令人欣慰的是,在薛暮桥重病之前,他已完成了《薛暮桥回忆录》和《薛暮桥晚年文稿》的出版工作,了却了一生的夙愿。在最后一本书中,薛暮桥这样总结自己这一辈子:“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正确,也不可能在什么事情上都正确。我虽然已经87岁,但我头脑中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个经济学家的经济观应该让时间来检验,让历史来作结论。”

2005年7月22日薛暮桥辞世,享年101岁。(《周末》2.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