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晓旭“离开”黛玉之后

2007-03-1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我再也没有演戏的冲动”

演完林黛玉之后,20出头的陈晓旭居然没有产生超越这个角色的愿望,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做演员,仅仅因为自己与黛玉太相像、太相通,才有了这样的表演因缘。

她发现生活并不容易。“林黛玉已成为我演艺途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在此之后,是我生

命中的迷茫时刻。虽然我是众人眼中的明星,但没有导演敢请我演其他角色。陈晓旭的名字被林黛玉取代了。3年的时间,我无事可做。在北京漂泊,多次面临搬家的窘境。”

因林黛玉得名,陈晓旭自然成为公众人物。但自小只喜欢把自己关在家里看书的她,完全不热衷于社交活动。“比如说有人喜欢请我吃饭,或者有人愿意跟我交往,这些对我来说都没有意义,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的迷茫来自不能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

陈晓旭在几年漂泊中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合演艺圈,“我是决不会去讨好导演找戏的”。看到身边一些演员生活非常丰富,八面玲珑,她觉得自己既然不是善交际的人,干脆就在家里读书,“没有那种很急切想去演戏的那种感觉”。在内心里,她愿意让黛玉成为自己表演上的经典符号,没有去接其他角色的冲动。

抢得先机的广告女商

1992年,陈晓旭和男友郝彤创办广告公司时,只是朋友的偶然介绍,没想到后来成为她的一个事业。

上世纪90年代的广告行业不太规范,人脉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晓旭的第一个客户是一家药厂,客户对她说:“我知道林黛玉不会骗我的。”

喜欢冥思的陈晓旭说,她的许多真正好的想法是在独处时产生的。

活跃于广告界的陈晓旭非常低调,极少在公众面前出现。1984年就进入广告策划行业的《广告导报》总编凌平说,他所在的广告媒体举行评奖活动,大多数广告公司都乐于参与,非常愿意宣传自己,但是陈晓旭很长时间的答复都是没兴趣。陈晓旭也说:“我跟林黛玉一模一样――太自我了,别人都不欢迎我,记者对我的印象也不好。我不高兴的时候就不理你,或者说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直到2004年,陈晓旭才偶尔接受媒体采访,后来偶尔也会提到自己公司的名字,品牌意识比以前强。凌平说,毕竟1987版《红楼梦》影响深远,不断重播,陈晓旭如果愿意和别人去抢资源、抢客户和名声,是非常容易的,“但这并不是她的性格”。

顺从真心本性

陈晓旭称自己一度很专注于财富积累,身为家中长女,希望通过努力,让父母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我不断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家,一次次搬到更大更美的房子里,还送精美的礼物给他们。后来,我发现物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我变得越发忙碌和烦躁,很少有时间和父母相处”。

1999年,陈晓旭在朋友的车上偶然听到净空法师讲解《无量寿经》的录音带,“那个世界仿佛印证了我从小到大对清净仁爱世界的无限向往。我对经中所描述的一切没有丝毫怀疑,就像有人将你心中多年描绘的蓝图突然呈现在你面前那样惊喜、感激”。

从陈晓旭的性格和经历来讲,对佛法的痴迷也并非偶然。陈晓旭说:“我希望生活尽快过去,像流水一样,然后进入一种特别平静的状态,看书写作,亲近自然。我希望现在就过老年人的生活,希望过我爸爸妈妈那样的生活”。

陈晓旭认为自己学习佛法后,“内心有变化了。一个人一辈子固守性格不肯改变,实际上也是一种愚蠢。当我意识到我的性格有很多缺欠,并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而且很难相处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有勇气去改变。”

与陈晓旭一家十分亲近的佛友明月居士提到:“事实上,学佛后的陈晓旭一直是个乐观快乐的人,也是一个很智慧的女人。她说话时常常爆出的幽默,完全不是黛玉的风格了。有一次说到我们死后往生到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就可以不受轮回的痛苦,她说‘我们往生到净土让怨亲债主无法找到吧,就像手机不在服务区。’”

今年春节这几天,陈晓旭做出出家的决定,她说:“一旦跨出那一步,就瞬间释然了,我不是出家避世,而是积极与大家分享佛法的智慧,下半生的事业将更有价值”。(《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9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