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张学良、胡蝶、马君武之间的是与非

2007-03-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少帅张学良、影后胡蝶与国民党元老马君武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三个人,但一场文墨官司却把他们三人联系到一起。

三人文墨官司的由来

在张学良的青少年时代,作为军阀的公子哥儿,在感情上是不甚整饬的。张学良晚年曾坦诚对人说:“我年轻时什么都来,最喜欢女人和赌博。”

早年私生活的不检点自然会成为政敌和舆论非议的靶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因为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丢掉东北三省,致使他成为舆论攻击的焦点,他的不检点的私生活同样成为非议的话题之一。国民党元老、北平民国大学校长马君武在上海《时事新报》上也发表感时近作《哀沈阳》诗二首:

(一)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二)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马君武诗中的赵四即张学良的红粉知己赵一荻;朱五即朱湄筠,原北洋政府内务总长、代总理朱启钤的第五个女儿;蝴蝶则是隐指上海著名电影明星胡蝶。

马君武的《哀沈阳》说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之夜犹与胡蝶翩翩起舞,结果把东北三省给断送了。马君武的诗作发表后,各报广为转载。从此,张学良被国人骂为“风流将军”、“不抵抗将军”;胡蝶则被视为“红颜祸水”,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胡蝶出面辟谣

对于马君武的诗,身为当事人的张学良、赵四、朱五均未置一词,只有胡蝶在《申报》等报刊上刊登一则辟谣启事。明星电影公司导演张石川及全体演职员,也在《申报》上发表启事为胡蝶作证。

事实上,明星影片公司为赴北平拍外景,一行40余人在导演张石川率领下,于1931年9月中旬离开上海北上,“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才到达天津。所以,胡蝶到北平,当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所谓“九一八”事变之夜胡蝶与张学良翩翩起舞一事纯属子虚乌有。胡蝶在北平五十余日,始终未与张学良谋一面,后来张学良因事到上海,有人想介绍他与胡蝶相见,张学良婉言谢绝了。他说:“如果这样,谣言岂不得到证实?”遂一笑置之。张学良与胡蝶可说是“素昧平生”。1964年胡蝶从美国到台湾,有人再次问她愿不愿意见张学良。胡蝶说:“过去那段冤案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现在相识,岂不又给人以题目吗?”另外,还有人说,朱湄筠在抗战期间曾在香港一家饭店中看到马君武,就走过去对他说:“马先生,你认识我吗?我就是你诗中所写的朱五小姐。”马君武一看,拔腿就走。

马君武借诗泄私愤

据张学良当年的秘书惠德安的回忆,马君武写这两首诗,还有他和张学良个人之间的恩怨因素,并非完全出自爱国的公心。惠德安说:

马君武在北平创立的私立民国大学,基金很少,由大学董事会筹措经费维持。马君武听说张学良曾给天津张伯苓办的南开大学,捐助不少办学金,遂几次求见张,请他拿出一笔款助学。由于东北情况紧张,又加张的身体不好,没能邀见他,他很不满意。

“九一八”事变后,马君武在北平顺承王府终于见到了张学良。但张学良以“现今的军事费用,已穷于筹措,对于‘民大’,实已爱莫能助”为借口,回绝了马君武。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马君武的诗确实给张学良造成很坏的影响。5年以后,张学良与杨虎城联合发动了西安事变。(《百年潮》2007年第3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