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纪连海的中学教师生涯

2007-05-2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凭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的精彩表现,42岁的纪连海从一位中学教师一跃成为观众和媒体追捧的学术名人。

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

纪连海出生在北京昌平区的农村,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上中学时,学校终于有了一个图书馆,“我那时候读了许多小说,其中许多你说了上句

,我能给你接出下句来。我的眼睛就是那个时候看小说看坏的。”

那时,纪连海的眼睛已近视到1000度了,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只报考了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由于分数超过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他以为被录取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可他万没有想到,因为视力的原因,师范学院没有录取他。

万分沮丧的纪连海只好回到农村的家里干农活。不久,意外地接到了高中年级主任林照泉老师的电话。原来,林老师一直在为这位全公社惟一一个能考上大学而没有被录取的孩子奔波。

林老师问他:“你想上学吗?”纪连海说:“想,做梦都想。”林老师就说:“那你明天过来一趟吧。”纪连海说:“不,我马上过去。”

林老师让他先写一个保证书,保证大学四年期间,如果眼睛出了任何问题,均由本人负责,学校概不负责。

在林老师的帮助下,纪连海到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报到了。那时候,大学已经开学了整整7个星期!

上了大学之后,学校每月发给他33元生活补助,他要把其中的一半用来买书。“我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去图书馆。我读书能够做到今天借明天还,不管这本书是300页还是400页。没钱买书但又碰到特别好的书时,我就把书整个抄一遍。我抄过一本书叫《中国殖民史》,那本书200多页,我压缩到了80页的本子上。笔记本的每一行我都抄两行字,密密麻麻的。”

4年的大学生活,纪连海读书无数,他的博学多才和惊人的记忆力给他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都是学生给“逼”的

1986年纪连海大学毕业后,来到昌平四中做了历史老师。昌平四中当时还是一所“薄弱学校”,而且历史课在很多人眼里也是“副科”,课堂上,很多学生睡觉。遇到这种状况,纪连海心里很难受。“我的课怎么就吸引不了他呢?”为了让自己的课充满魅力,他买了相声名家刘宝瑞30集单口相声《官场斗》回来研究,“所以你们看,我现在讲课都有点评书的意思。”纪连海告诉我,其实在课堂上他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不仅是相声或者评书,他会在课堂上用电脑做课件演示,会用当今学生们最时髦的语言讲课,课余还会用QQ、MSN和学生、朋友们聊天,为他们答疑。这种变化很快就扭转了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学生开始喜爱他的历史课,学习成绩也飞速提升。

2000年,纪老师来到北师大二附中之后,开始深深感觉到知识的不够,因为这里的学生太优秀了。一次,班上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论文《论汉代名人之死》,让纪连海指点一下。这篇文章把纪连海给震住了,这个学生是通读《汉书》之后写的,更让他吃惊的是,这个学生还是学理科的!面对这样的文章,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无知了。

光靠嘴皮子讲课已经不行了,必须在某些方面让学生追不上。以前,可以给学生的是一滴水、两滴水、三滴水,但现在必须要给他们一桶水。“高中历史一共5本教材,书中所有的人物、事件、地点,只要出现,我就要求自己全部掌握……”“观众在《百家讲坛》听到的很多东西都是那个时候积淀的。”纪连海说,这些“专题”不能算是“研究”,都是学生“逼迫”的结果。

20年来没耽误过一节课

从走上《百家讲坛》开始,纪连海就注定将与平静的生活作别,如今各地讲座、电视节目录制、写书等等各类活动已占据了他生活很大部分的时间。有很多人问过他:这么大名声了,以后想没想过不在中学教书了?

纪连海说:“我很清楚,我的阵地就是中学老师的讲台。要我放下我的学生,我做不到。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还是首选中学历史教师这个行业。”

“教书这么多年来我没有请过一天假,特别是大家认为我成名以来,我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北京日报》5.1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