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寻宝”海上丝绸之路

2007-06-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自汉代以来,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前往印度洋和中东地区;或向东航行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上贸易、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如今,沿途的古沉船和沉船上的货物成为重现这段历史的最佳证据,中国海洋考古工作者正在“沿海索骥”。

丝路起始:打捞“南海

Ⅰ号”

南宋商船“南海Ⅰ号”沉没于广东省阳江海域,该船长30.4米,宽9.8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6万~8万件。整艘沉船有望于今年7月被整体打捞出水。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一直以来大多是依据文献资料,“南海Ⅰ号”文物将为之提供丰富的实物依据。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表示,与近代中国的两次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甲骨”、“敦煌”带来甲骨学、敦煌学的产生一样,未来可能持续十年的“南海Ⅰ号”考古挖掘,也有可能带来“海上丝绸之路学”的兴起。

丝路中途:发掘“华光礁Ⅰ号”

1998年,中国考古队员在西沙群岛附近发现了一艘南宋沉船,并给它命名“华光礁Ⅰ号”。这艘古船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4米。 排水量在60吨以上。

2007年3月开始,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该船进行抢救性挖掘,出水文物近万件,绝大部分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产的陶、瓷器。“华光礁Ⅰ号”出水文物,证明了南宋时期中国海上丝路贸易的繁盛。

丝路终段:肯尼亚搜索沉船

几百年前,一艘中国商船在肯尼亚东南海岸的拉穆附近触礁沉没。当地渔民曾打捞出不少中国瓷器碎片、甚至完整的精美瓷器。经过专家鉴定,这些瓷器中有一部分的确为郑和船队年代航海遗留的文物,也就是说,中国沉船在肯尼亚海域的确有存在的可能!于是,中国国家文物局与肯尼亚国家遗产部签署了一份水下考古协议,计划从2006年至2009年,用三年时间对肯尼亚古代沉船遗址进行确认和全面发掘。 (《国际先驱导报》5.24赖少芬 韩轩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