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读书》的三个期待

2007-07-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沸沸扬扬的《读书》杂志换帅传闻,近日尘埃落定:汪晖、黄平先生不再担任杂志主编,改由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副总编辑潘振平担任。

以《读书》杂志当前的编辑方针、读者反应以及市场状况,确实存在危机。简单说,“汪晖时代”的《读书》杂志,文字晦涩难懂,思想上过于“左倾”,致使许多读者不满,乃至出现

订户数量严重下滑现象。对此,汪晖等人必须有所反思,或者主动让贤。

《读书》曾经作为国内人文思想重镇而存在,对社会文化生活产生过深远影响。而如今,作为一名读者,我认为《读书》在变与不变之中,至少应坚守如下原则:

其一,《读书》不能过于脱离大众,钻入象牙塔。保持《读书》的思想尖锐性,又不使其远离大众,是许多读者对《读书》的愿景。杂志同时还应保持对现实的人文关怀,追求语言的生动活泼。否则难免有成为“核心期刊”之虞。

其二,《读书》不仅应该“读书无禁区”,还要有坚持“思想无禁区”的人文精神。《读书》创刊时的这句话,开启了一个自由阅读与交流的时代。而“读书无禁区”

的底蕴,就是思想的自由挥洒。这就意味着,杂志在思想多元化方面,必须有所坚持和体现。

其三,《读书》不能变成中国的“新左派评论”。换言之,就是不能过于圈子化、阵地化或派系化。《读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人文思想公共平台,而不是由任何思想派别掌握的“机关杂志”。此前,《读书》被视为“新左派”刊物,这是许多读者表示担忧的地方。

可以说,贴近大众、思想自由、公共平台,这是《读书》必须坚守的原则与底线。无论是谁,如若不能坚持上述宗旨,都将被看作《读书》传统的叛逆者。 (《中国青年报》7.1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