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慈善不该承受之重

2007-08-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慈善家杨海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英语系、在美国驻华使馆任过职的青年人杨海,曾经号称是中国的“慈善个体户”。10年前,他挂靠在一家慈善组织,在没有工资、津贴和预算拨款的情况下,依靠个人的力量向国外募捐,为内蒙古草原卫生院募集了数十万美元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他还翻山越

岭深入湖南的麻风村,为素不相识的麻风病人玩命奔波。一年多前,杨海突发脑梗阻,他现在已说话不清。

杨海因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无力承担巨额医药费,后来被朋友们送到了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开始时,朋友们还以每人每月100元的方式自愿捐助,时间长了,社会捐款逐步减少下来。如今,杨海的朋友正在努力想让他成为低保人员,名正言顺地在福利院休养,但办理低保困难重重。

公益人常梦

7月30日,北京通州区关爱中心主任常梦给记者发短信说:“我亲爱的老公没了,这就是我做公益最大的(代价)?因他胸口痛要做(手术)?要5000元,我一时拿不来,结果命没了。”

“关爱中心”是一个公益机构,托养在这里的多是一些失去家庭温暖的残疾儿童。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常梦就这样成为了十多个特殊孩子们的“妈妈”。常梦的先生黄雁平为支持妻子创办的事业,辞职加入关爱中心,失去了医疗保障。

“关爱中心”在民政局注册,因为是公益事业不能够按照企业运作,常梦先后投资了近30万建造了关爱中心,如今只还上了4万多元。

谁来关爱他们

在贵州从江县,志愿者们在这里开设了大洞“复新”实验班。他们大部分人贴进了自己的积蓄,甚至借债度日。团队负责人徐慎檀表示:“我们不能要求志愿者一直干下去。否则,除了圣人,还有谁愿意成为志愿者呢?” (《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28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