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钢“谢幕”北京

2007-08-1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要首钢还是要首都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在13亿人民的夙愿终于实现、举国上下欢庆的时刻,位于北京西郊石景山的首钢第一炼钢厂车间内,老工人荣师傅的心情却十分复杂,打心眼里为祖国自豪的同时,他也和10万多首钢人一样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有着80年历史的钢城迁出首都已成定

局。

距离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仅二十几公里的首钢,建厂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策层认为北京应该承载更多的生产功能,要建设成全国的“经济中心”,首钢迎来快速发展期。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首钢产量在十几年间由100万吨猛增至800万吨,在中国钢铁企业中排第一位。随着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降尘的情况也随之恶化,对大气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90年代初最为严重的时期,在石景山区86平方公里范围内,首钢的粉尘排放量平均是每年每平方公里34吨。

当时,在石景山的白庙村环保观测点,能看见附近居民房玻璃上贴着厚厚的塑料布,为的是防止灰尘刮进屋里去。夏天最热的时候,老百姓家的窗户都没法开,出门时必须戴着口罩。

事实上,早在1986年首钢产量只有150万吨时,就有专家发出过“首钢迁,还是首都迁”的警报,90年代后期更是发起了“要首钢还是要首都”的讨论,随后便是个漫长的论证过程。

2001年7月申奥成功,首钢搬迁调整正式被列入国家的议事日程。

首钢集团钢铁产业搬迁的方案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反复论证,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终于正式批复,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

各方利益的博弈

在首钢压缩产量前的2004年,集团上缴税收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19亿元。首钢的销售收入贡献占到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1/10以上。

“首钢搬迁,的确将对北京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首钢总公司总经理王青海表示,“近年来首钢钢铁产业每年为北京市提供的工业增加值超过80亿元。首钢上交税收占到北京市财政收入的1/20。搬迁后,这部分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将转移到河北。而给北京留下的首钢其他产业、离退休职工以及内退职工,却需要花一定的人力物力来解决。”

同时,对任何一个地方来说,首钢都有一种无法拒绝的诱惑。

首钢要搬迁的消息一传出,这个中国的“污染大户”同时也是“利税大户”居然成了抢手货。河北、山东、内蒙古、辽宁、广西等多个省市积极努力,希望首钢能够迁到那里。

首钢最终确定搬迁到河北,是因为河北省矿产丰富,与北京总部距离最近。同时,首钢在河北就有很多投资,这包括在河北迁安已经年产200万吨规模的炼钢厂,在河北秦皇岛40万吨的板材厂,首钢到河北发展,可以利用原来的投资基础,整合其产业链。

所属地的变化,不只是因为首钢从北京搬到了河北,更在于地址变化引发的一系列更具体的变化,比如首钢的巨额税收缴在哪里。

巨型企业的搬迁,背后牵动的是地方政府的巨额利益。2003年,首钢200万吨钢联项目选址河北迁安。按照“属地纳税”原则,仅首钢一期200万吨钢联项目产生的税收将达7.1亿元,比2003年迁安市财政收入多0.5亿元,可谓“再造迁安”。

此后,在秦皇岛抚宁县,首钢一期“秦板”项目,预计税收超过5亿元,而2003年,抚宁县财政收入为3.5539亿元。这等于再造了“一个半抚宁”。

“首钢涉钢产业整体搬迁曹妃甸,同样等于再造一个唐山。”谈及首钢之于唐山,唐山市的相关负责人显得很兴奋。笔者不断听到相关官员的议论,首钢搬迁后的地方税收不可能全部都给河北省。唐山市委书记赵勇明确表示,凡是从北京、天津转移到唐山的工业,税收都可按照一定比例“分享”,而GDP则可以全归原属地。渴望发展的京津冀腹地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重型工业由大城市转移出来。

然而税务专家却指出,京唐钢铁公司是首钢与唐钢共同出资所建的股份制企业,肯定应该执行“属地纳税”原则,即在企业所在地缴纳所得税。

对税收究竟如何分配,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迟迟没有给外界一个公开的表态。

饶有意思的是,为补偿北京的“损失”,国务院批复的首钢搬迁方案中留了一个伏笔――“在顺义建设15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首钢15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选址在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厂区总规划面积73.37万平方米。项目估算总投资为64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70亿元(不含税),计划2007年底前建成投产。项目设计年产量为150万吨冷轧薄板,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

至于曹妃甸新钢厂的税收归属问题,北京市的态度是明朗的。2005年3月7日,北京举行关于首钢搬迁的专题会议。市委书记刘淇和市长王岐山在会上明确表示,北京市将站在国家大局、北京市未来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角度来正确对待和处理首钢搬迁的有关问题。

首钢地产悬念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如果出现一块7.07平方公里的“空地”意味着什么?这块即将出现的“空地”就是首钢工业区。

3月2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一位负责人称,首钢搬迁后,已经通到首钢东门的西长安街延长线将被打通,直接通到门头沟,穿过首钢的区域基本定位为“中央办公区”。已有中央单位表示愿意搬迁,关于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议论再次被引爆。

具体承担《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北京市规划委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首钢搬迁后,工业区旧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这意味着,首钢后时代的地产悬念初步破解,一旦《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实施,北京西部将崛起一座承载工业文化特色和城市活力的功能区。

面对首钢这种标志性企业,规划部门深入探索保护性开发的新型改造模式,让工业区改造兼得社会、经济、文化、环保等多重效益。

首先是如何面对工业文化遗产的问题。有近90年历史的老工业企业,每一段铁轨和每一间厂房,无形中都已成为北京近百年工业史的见证。北京市规划委的专家告诉笔者:“首钢搬迁之后,北京工业发展的这段历史要保留下来,不能成为城市的一段空白。”

在国外,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已成为一种潮流。如作为德国工业标志的鲁尔地区,其许多工业建筑和设施在停产之后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变成一个休闲旅游和创意文化产业的基地。

“事实上,我们在停产拆迁的过程中,已经对具有文物价值的厂房和设备采取了保护性措施。”首钢董事长朱继民表示,首钢和北京市规划部门已经委托清华大学组成专门的专家组,在厂区内进行摸底调研,并将需要保护或保留的工业遗产项目一一列出清单。如一座在建厂初期便存在的办公楼和一台产于上个世纪初的德国西门子设备,是其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工业古董”。

其次,对首钢的改造规划体现出节约型社会的特点。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说一些厂房,如果拆掉,不仅产生大量工业垃圾,而且造成事实上的浪费。有些厂房完全可以被重新利用,注入新的功能,如可以将厂房改造成创意园区、拍摄基地等。

相关专家认为,在对工业文化遗产情况、现有资源情况、污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北京市规划部门给出的首钢工业区旧址的功能定位是符合实际的,也体现了全新的企业搬迁改造理念。

石景山区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首钢旧址内有望建起一个创意产业“梦工厂”,并准备把它转型成一个文化产业园区。此前,石景山已经上马“喜莱坞”新媒体制作基地,希望将这个花费3.5亿元的项目打造成“中国好莱坞”。

“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创意产业,这在全世界有许多先例。”石景山区科委副主任、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办常务副主任王亚迅告诉记者,首钢既然有了这么好的硬件,软件可以慢慢建设。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北京已处在后工业时代,传统工业的退出,将带给城市一个充满创意活力、有着丰富历史记忆、承载多种城市新功能的全新区域,将会把其发展历程中的历史截面尽量保留下来,这也是我们留给子孙的一笔财富。”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首钢董事长朱继民介绍,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的批复》,2007年底首钢必须完成压缩4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2010年底北京石景山区冶炼、热轧能力全部停产。

不会污染“新家”

首钢迁至新家“曹妃甸”后,会不会破坏那里的生态,带去严重的污染?

环保产业事业部总工程师廖洪强说,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2010年首钢将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这并不是简单的把污染迁出北京,而是要建设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一代钢铁厂,成为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

曹妃甸钢铁基地总设计师张福明说:“未来的产品是精品钢材,今后可以满足汽车制造的需求,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新钢厂完全是按照国际上最先进的污染物控制的指标来设计的。所以大家所担心的污染问题,在这个地方不会存在。”(《北京纪事》2007年第8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