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7年7月,记者的节约生活

2007-08-2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报社记者总是天南海北飞来飞去,难得在家买次菜。所以,我一直没有直观感受肉有多贵――直到家附近的南京金陵快餐店,大肉包卖到了2.2元一个。可半年前,还只卖2元。

我家不远处有一个苏州菜馆,那里的红烧肉十分有名。2007年7月的一天,我们和儿子决定去那里打牙祭。招牌菜红烧肉,自然是首选。但服务员却

告诉我们:红烧肉早已经不卖了,“不做了,因为肉太贵”。

类似红烧肉这样的菜,无非是一碗油里放几片肥多瘦少的肉,一旦有名到了“招牌菜”的程度,少说也有100%的利润。现在店家竟然愿意放弃“招牌”,要么是利润已经缩减到店家无法承受,要么是这道菜的价格必须涨到让食客们无法承受。

7月中旬的连日暴雨后,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大受损失,市面上的青菜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还有八千多亩西瓜被淹,小区门口的西瓜前天卖六毛,昨天卖八毛,今天就要卖一块了。儿子一天三餐似乎都少不了牛奶,但是牛奶的价格也涨了。食品涨价直接拉动了其他的――没几天,儿子的“小饭桌”每个月的伙食费也许要上涨了,因为菜价在涨。附近超市的地下停车场原本不收费的,现在很贵;出租车的起步价终于还是涨了,从8元到9元。

太太成了西祠上“败家MM集中营”的常客,经常参加各种网友组织的团购。可以吃饭打折的e美食卡、可以半价的电影兑换券……甚至到网上打印必胜客的优惠券,这些我们过去想也不想的事情,现在想了,也做了。

好消息不是没有。做公务员的太太涨工资了,可惜每个月只多150元。

一位南京同行告诉我,他们那里跑物价局的记者原先很是清闲,但是现在却成了报社里的忙人,几乎每天都有物价部门的官方信息需要发布。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说,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连续52个月上涨,最后一次负增长还是在4年前。(《南方周末》8.16鞠靖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