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美国感受打招呼

2007-09-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到美国后,女儿嘱咐我,无论见到谁,都要打声招呼。我发现这里不论男女老少,熟与不熟,人家见了我们总是主动打招呼。那招手和微笑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无需刻意为之。

但这“问候”却有点儿讲究。比如早上出门,人与人在院里相遇,会英语的总要说一句“Goodmorning”(早上好),但我则怕惹人笑话。女儿说

:“你就说‘哈罗’吧,要不干脆一扬手‘嗨’也行。”这倒是个“偷工减料”的好法子。有时,我与对方距离较远,就想一低头过去算了。可是不行,人家在“哈罗”了,能不应吗?我和老伴每天到公路上散步,遇到上班的高峰,一辆辆各色小车从我们身边嚓嚓而过,每辆车离我十几步远时,便开始打招呼了。多是司机招手,也有的全车人一齐动作,有一些热情者还把手伸到窗外,频频晃动。我们当然“礼”无旁贷,一一招手相还。手起手落,“哈罗”、“哈罗”不绝于耳。有几回,我们主动举手打招呼,还闹出了一点误会,人家以为我们要搭车。在公共场所,一些美国人“哈罗”之后,还要来上一句:“祝你一天都有好运!”我们也要还上一句:“谢谢,你也是。”这都是美国人的客套话,就像中国人见面问“你吃了吗”,并不是对方关心你的吃饭问题。女儿说,她们研究所百十号人,每天上班见面“早上好”,下班分手道“晚安”,走廊上进进出出,人来人往,“嗨、嗨”不断,一天下来,谁也说不清打了多少招呼。

美国人何以礼多呢?是不是有点虚伪?我问了一些旅美华人,他们说,从表面看他们是对你友好,这是真的。深一层说,这也是一种自我炫示:你看,我多有修养,展示他(她)的身份、素养。不过,虚也好,实也罢,文明总比粗俗好,热情总比冷漠强。(《海外文摘》2007年第8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