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奏响《魔咒钢琴》

2007-09-1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旅外浪漫主义女作家贝拉近日推出新作《魔咒钢琴》,重现了二战时期上海犹太人的苦难命运,下文选自该书的序言。

才华横溢的波兰钢琴家亚当是个忧郁的犹太青年,因为纳粹的排犹,在1938年逃亡到列宁

格勒;留苏的中国红军遗孤李梅在苏德战争的前夕,与亚当相遇。他们像两朵漂泊在异乡的云,在音乐的殿堂里悄悄地相爱了。

然而,德军发动了“巴巴罗萨”的战争,大批的流亡犹太人再一次面临寻找家园的选择,几乎全世界的国家都向犹太人关上了大门。这时,一个关于中国的上海是犹太人的“诺亚方舟”的传说,使亚当和李梅同时被卷进逃亡远东的洪流。到达上海后,亚当先进难民营,后被圈入虹口区的犹太人“隔离区”。李梅因为是红军的遗孤,迅速进入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战争使他们的爱情只能在一次次的生死离别中眺望。尴尬的是,李梅在新四军的根据地生下了一个混血儿,于是,种族、文化、宗教和爱情的冲突,在占领区的上海和根据地的苏北同时展开。

在善良的中国人看来,这些蓝眼睛黄头发的犹太人,犹如落难的王子公主,尤其令人同情。况且,中国人的文化中,从来就没有种族歧视的遗传因子。于是,绝望中的犹太人得到了上海市民的冒险援助,许多犹太人因此而保存了生命。李梅是这项冒险援助计划的策划人和实施者,亚当和他的族群教民心存感激。在1945年7月盟军轰炸日军仓库和电台时,误炸了虹口的犹太人隔离区和中国难民区,大火烧掉了隔离犹太人和上海难民的围墙,于是,两个种族的人们终于融合,在十里长街的火焰和废墟中,抢救和被抢救,上演了一曲感动几代人的世纪悲歌。

抗日战争结束,国内战争又开始,亚当和李梅再次错过了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当新中国成立,又因种种错失和政治的原因,亚当和李梅总是咫尺难见,一次次失之交臂,惟有他们钟爱的音乐传达着他们无尽的思念和守望,他们默默期待在天堂里相见……

这部著作是围绕着一架1858年在纽约出产的黑钢琴故事展开的,这架从美国飘洋过海到了新西兰的钢琴,又辗转到了流亡俄罗斯的波兰犹太裔钢琴家亚当・乌里扬茨基手里,之后,钢琴随着主人从列宁格勒一路漂泊到了上海……包括李梅在内的每位钢琴女主人都是因为错失了她们的爱人嵌在琴板里的纸条,而酿成了生命和爱情的大悲剧……

战争的苦难、悲剧的力量、人性的光辉、艺术的想象、浪漫的情怀,这些元素在这部作品中都深深沉淀,从而达到了在人类共通的精神层面上与全球读者共鸣、与世界文学对话。

事实上,当一个国家、民族或者个人面临灾难、疾病、战争和痛苦的时候,怎样才能够使我们有尊严地活下去?本书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只有学会宽容和爱,才能度过动荡不安的年代。

(《魔咒钢琴》 贝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4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