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请灌溉这朵“牡丹”

2007-11-0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许多大文人对于昆曲的钟爱,《牡丹亭》的词句之美的确起着很大的作用。“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春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五音不全的俞平伯先生曾沉浸其中,那板眼之认真,神情之严肃,都让人感动。

《牡丹亭》的价

值,不仅在于它对昆曲之贡献,还因为它乃出自一位绝代奇才之手。《明史》中说汤显祖“蹭蹬穷老”,是一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人物。这样的人如非天才,早就会湮灭无闻,可如果天才没有作品传世,也会是相似的命运。汤显祖却具备了这两个缺一不可的条件。另外,汤显祖天生的“非圣无法”的叛逆性格也实在令他的文学同行汗颜。他做官时能把辖区内的囚犯放回家里过年,不等朝廷处分,即辞职扬长而去。这种狂态反映在作品里,便是对女子性心理细致入微的大胆描述,即使在今天,也有令人心潮澎湃的力量。新文化运动虽然呼吁反封建,呼吁妇女解放,可是作家的胆气和能力似没有及得汤显祖者。

像俞平伯先生、白先勇先生,都是从小听昆曲的,自然对这种剧目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是俞先生还是白先生的时代,昆曲已经变得罕有人问津,或许他们的情有独钟很大程度上有着挽留剧目的用心。目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似乎一代不如一代,“五四”之后,传统的东西,无论精华糟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冷淡。目前的年轻人读莎士比亚的十个人也挑不出一个,更何况汤显祖呢!如果连静下心品味一杯茶的时间都不给自己留,他又怎会去看《牡丹亭》呢?(《北京晨报》10.2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