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代才女为何自尽

2007-11-1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猜疑一 患抑郁症引发悲剧

张纯如生前的好友,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副会长丁元说,张纯如生前一向和家人关系亲密,尤其是自己的母亲。如今突然撒手尘寰,让家人措手不及,家人甚至自省平日是否有什么地方做错,才会致使她选择自尽。包括丁元在内的友人都证实说,张纯如生前患有抑郁症

,虽然其家人一直想尽办法帮她治病,但病情却没有好转。

张纯如的编辑苏珊・拉宾娜证实说,张大约在半年前就突然情绪低落、抑郁,原因不明。即使在出院以后,张纯如的病情也没有稳定过。

猜疑二 心陷写作无法自拔

张纯如去世后的弥留之作是一部有关二战时期在菲律宾被日军俘获的美军战俘问题的小说。据丁元猜测,张纯如太过投入到悲剧情节的写作中,也可能与她自杀有关。丁元表示,张纯如的性格十分刚强,她非常不愿意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而且她虽然在公开场合表现伶俐、口齿清晰,但实际上非常内向,很少谈及自己的情绪和私事。

丁元认为,长期在不愉快的选题上工作,再加上张纯如对写作的态度十分认真,多多少少会对她的情绪起负面作用。她为了写《美国的华人》历时3年、删改数遍。为了写《南京大屠杀》亲自赴中国、日本、欧洲。她发生情绪崩溃的时候正是在写美军战俘这本书的时候,当时张纯如赴肯塔基州从事前美军战俘的研究工作,遇到一些困难因而身心疲惫。

猜疑三 遭日本右翼分子恐吓

纽约大学电影系主任崔明慧透露,张纯如生前曾不断遭到右翼人士的恐吓,可能因此选择自尽。

崔明慧说,2003年夏天,她为拍摄钱学森一片采访过张纯如。在采访过程中,崔明慧了解到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出版之后,不断收到疑是日本右翼人士的恐吓信和电话。这些威胁信和电话,使得张纯如不断变换电话号码,平时不敢打电话,只用电子邮件联络,甚至不敢在家里接受采访,不敢向朋友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直到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好友叶鸿回忆说:张纯如在25岁时就想到写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她对我说,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告诉我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事情,当时很想写一本书透露那些坏事。为什么会在最近写呢?是因为我看到一个展览,让我亲眼见到南京大屠杀的残暴,因为这个精神支持我写这本书。我就是不想让人们忘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所以我用外国人看得懂的语言来讲述中国的这段历史。

对于张纯如的死因是患有抑郁症的说法,叶鸿女士说:“不,当时,我根本看不出她患有抑郁症。相反,她是个很阳光的人,非常注重仪表,采访时还提醒摄影师注意拍摄的角度,非常有涵养。后来,我回到中国,我们一直保持电话、E―mail联系,也没发现她有抑郁症。而且她去世前3天我们还互通过邮件,我们对她正在写作的内容进行充满激情的探讨。一个厌世的人不会那么有热情。你看她笑得如此灿烂!所以,朋友包括她身边的亲友,对她的死亡感到非常意外。就算是自杀,我想可能也是一瞬间,一瞬间产生了某种情绪。”

叶鸿也认为,的确,她写作的题材都是一些涉足人性恐怖、让她内心震荡的事件。从《南京大屠杀》到近来她准备写的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受日军虐待的历史,都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题材。张纯如自杀前,正为自己的第4本书进行有关旅行。这本书主要是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菲律宾巴丹半岛和日军作战的美军坦克营官兵成为战俘的事情。她丈夫表明,张纯如的精神曾在一次旅行后陷入崩溃,并因此住院五个月。人们不知道旅行中她究竟看到了怎样悲惨的遭遇,然而,这种致力于挖掘人类被遮蔽的历史,揭露惨剧的工作或许正是她抑郁的根源。

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张张纯如的活动日程表,据说那样忙碌的生活,她一过就是好几年。网友们在回帖中感叹道,一个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如何不把自己逼向疯狂?面对这样忙碌充实的生活,也许张纯如的死,我们更可以把她看作是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事业过于执着而献出了生命。正如叶鸿女士所说:“也许她来这个世上,就是来表达一种真实的声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