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青年翻译应补母语课

2008-01-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文字生涩,词不达意,甚至涉嫌抄袭……这种情形在时下的翻译著作中已屡见不鲜。有读者总结经验说,老一辈译家的作品放心买,中年的试着买,青年的不敢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译林出版社第一任社长李景端说,老一代的文化素质很高,既是翻译家,又是文学家,对文学的理解,对社会现象和人生的把握,对

原著的理解能力都非常强。现在年轻的外语人才知识面窄,语言素养差已是普遍现象,与过去的名家朱生豪、戈宝权等既能写政论文、散文、杂文,又是翻译人才相比,不能同日而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谢天振说,最近几年,强调了素质教育,但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培养,人文教育仍然很差。外语院系的外语教学,设有所谓经贸英语、商业英语,很多人对此非常有兴趣,趋之若鹜,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找到工作。其实哪有专门的经贸英语、商业英语?难道有经贸汉语、商业汉语吗?正是由于课程设置有问题,造成了人文素质教育比例低,文学、文学史、文学理论课程很少或者没有涉及,以致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很差,语言修养、语感差,只热衷于交际能力和会话。

对外语院系学生而言,该在中小学打好的母语基础也因为应试教育没有打好,进大学后又没有加强母语训练,致使学生变成了“瘸子”,外语好了母语却不行。谢天振呼吁说,外语院校学生急需补上母语教学这一课。(《深圳商报》07.12.2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