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80年前的英国股灾

2008-01-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6世纪,西班牙人从墨西哥和秘鲁的金矿、银矿那里聚敛了巨大的财富。在此后的一个世纪里,英国人进行了多次努力去打入南美市场,但均无功而返。最后,英国利用自己在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中的胜利,强迫

西班牙签订了《阿森托协议》。该协议允许每年可有一艘英国船只与墨西哥、秘鲁或智利从事贸易。于是,新成立的“英国南海公司”激起了公众的极大信心。

当时,新国王乔治一世正在向议会游说,偿清国债有何种之好处。他邀请了当时的两大金融机构英格兰银行和南海公司,向他提供如何行动的建议。南海公司提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们将从民间融资200万英镑,并用这笔资金作为认购全部政府债券的底金。虽然该公司与南海贸易往来极少,贸易收益也很低,但它的名头却唤起了公众对无穷无尽的财富的渴求,使得他们甘愿在这个投机项目上冒险一试。

1720年2月2日,英国下院通过了该计划。从此刻起,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以惊人的速度上涨,一天之内就翻了3倍。

为了提高南海公司股票的价格,公司董事们到处散播利好的谣言。结果,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每一位伦敦人都似乎摇身一变,成了投资人。交易所周围的大街上人满为患,任何一辆马车都无法穿越。

正当那些假冒南海公司董事的无赖们大肆欺诈绝大多数伦敦市民时,其他一些企业家――一些是合法商人,另一些则是纯粹的骗子――开始从暗处现身。被称为“泡沫”的数十家新生的联合股份公司开始在交易市场上市。它们当中很少有维持一周的,绝大部分历时极短。威尔士王子就曾当过一把这种“泡沫”公司的总裁,并且赚了4万英镑。

英国的上流阶层,不管是男是女,都沉迷于金融投机之中。男士在酒店和咖啡屋里与自己的经纪人会面,女士们则在女帽专卖店和小商品缝纫店里忙于同样的事情,一时间成为一种时尚。

6月11日,国王宣布,“泡沫公司”有害于公益,其所从事的股票买卖行为不合法。直到此时,“泡沫公司”的董事们才受到起诉和罚款。然而,“大鱼”早已携其所得逃之夭夭,只留下“小鱼小虾”来收拾残局。尽管国王开始干预,还是有一些“泡沫公司”的股价扶摇直上,许多愚蠢的投资人还在注入资金。

与此同时,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仍在上升。5月间,股价几乎翻了一番。那些没有完全被贪欲蒙蔽的投资人大都看得出来,其股价已超过了任何实际的水平,随时都注定要大幅下跌。6月3日这天,大批的卖方出现在交易市场,准备出手,买进者却如此之少,结果股市一路下跌。董事们被迫介入,为了防止崩盘,买下了大量的股票,信心一时间有所恢复。到8月份,南海公司的股价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价位,是4月份上市之初的10倍,但其他那些“泡沫公司”则“战战兢兢,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恰值此时,消息传开:公司总裁约翰・布伦特爵士以及他的许多董事们早已把自己所持的股票抛售一空。骗局开始走向终结。随着股价的一路下跌,许多普通人面临着毁灭。公司董事们在大街上遭到了围攻,政府担心公司的破产有可能引发整个伦敦地区的暴乱。国王乔治一世缩短了在汉诺威的行程,返回英国。五位董事被捕,但公司财务主管奈特却把账本装进箱子,拎着逃到加莱去了。

财政大臣艾斯拉比爵士在1720年2月的国会辩论中,曾站在南海公司一边说话,现在被怀疑有财务问题而被迫辞职。不久就被剥夺了下院议员身份,并关进了伦敦塔,以防他与奈特先生一起外逃。大批无法控制的股民,由于不能在这位已垮台的政客的身上发泄怒火,他们就点起火堆,焚烧他的画像。

(《愚昧改变历史》 [英]杰弗里・雷根著 陈海宏等译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年6月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