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解密“海洛因第一加工厂”

2008-01-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一起涉及毒品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涉案人员达数十人的特大制贩毒品团伙近日在沈阳覆灭。这一团伙掌握着3个毒品加工厂,8个月制造毒品市值达1200万元……毒贩们称之为“海洛因第一加工厂”。

“矿泉水”牵出毒品案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谁也想不到它的背后却是

一条制毒贩毒的‘大鱼’。”沈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三大队探长张龙对记者说。

2007年3月26日,警方在沈阳长白地区发现一个叫聂兵的人在贩卖一种特殊的“矿泉水”,检验结果证实这种“矿泉水”是一种勾兑海洛因药品。经过一个月侦查,警方发现了聂兵的上线是一个叫迂飞的人。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了遥控迂飞的人刘巍,随着对刘巍的跟踪,他设在沈阳郊区的3处毒品加工厂也随之浮出水面。

2007年9月1日,沈阳警方一举端掉了这3个制贩毒点。缴获1万余支海洛因勾兑液以及大量的毒品、毒资。

毒品制作分工明确

走进这个号称“海洛因第一加工厂”就会发现其结构完整、组织严密、分工明确。

37岁的刘巍早年坐牢时,跟狱中的贩毒分子学会了海洛因勾兑技术。出狱后,刘巍在沈阳郊区的三个地方建立毒品加工厂,专门从事海洛因勾兑。

36岁的无业人员高宝?是刘巍的“技师”,但他只负责将海洛因制成勾兑液半成品,这些半成品产出后要交由“二号”工厂再次勾兑处理,最后将成品交给“三号”工厂的人员进行装瓶封瓶。“我这样将生产过程分段进行,目的就是不让手下掌握完整的勾兑技术,以便达到我个人垄断的目的。”刘巍如此交代。

原料采购和毒品销售,刘巍则完全交给了迂飞。海洛因勾兑液生产出来后,迂飞负责将货分送给5条下线,5条线再通过其他下线卖给吸毒人员。此时,一支海洛因勾兑液已由成本不到10元升值到每支60元。

宣传干事变身“毒师”

沈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关铁宏介绍说:“在捣毁毒窝的过程中发现,刘巍犯罪团伙一面大量生产传统毒品,一面抓紧研制新型毒品。”

警方在抓捕高宝?的时候,发现了数本学习笔记,上面记录了冰毒等新型毒品的制作工艺和方法。原来,刘巍从网上发现有人兜售新型毒品的制作工艺,便派高宝?赶到银川拜师学“艺”。

在网上号称已经掌握新型毒品制作工艺的人叫张金龙(已被捕),43岁的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任宣传干事,后来他开始在网上收集制毒、贩毒材料研究,然后购买原料实验。张金龙从一个爱好诗歌的宣传干事,蜕变成了研究制造新型毒品的“毒师”。

在花了1万元学习两天后,高宝?回到沈阳开始自己试验制造。由于张金龙没有将工艺全部教给他,高宝?正准备再次去银川拜师,就被警方抓获,他的制毒梦彻底破灭。

毒品犯罪新动向

从本案可以看出,毒品犯罪呈现网络化、规模化、职业化。犯罪集团有专门提供原料的,有研制新型毒品的;生产领域有专门负责勾兑的、过滤的,有专门负责封瓶的;销售领域有总代理和各个层次的分代理。犯罪人数多达几十人,每天可生产的海洛因勾兑液达2000支之多。“这个案件表明,新类型毒品的不断出现已开始逐渐超过传统毒品。”关铁宏介绍说,此案的犯罪分子抓紧研制新型毒品,就是看重新型毒品较强的隐蔽性。

中国刑警学院侦察系肇恒伟教授说,从这个案件还可以看出毒品犯罪出现了犯罪分子成分多样化等新特点。此案中的犯罪分子张金龙没有犯罪前科,也不像以前毒品犯罪分子大都是无业游民,而是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做过企业宣传干事,却成为毒品犯罪群体的“老师”。肇恒伟说,针对毒品犯罪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特点,有关部门应及时掌握新情况、新规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打击。(《人民政协报》1.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