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钱谷融:知识分子代表社会良知

2008-01-1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钱谷融,生于1919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57年因倡导“文学是人学”观念受到全国范围内有组织的批判。以下是《羊城晚报》记者对他的采访。

  记者:您的《论“文学是人学”》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钱谷融:“文学是人学”这句话,是法国人泰勒在他的《英国文学史》序言里边讲的。以前我读季莫耶夫的《文学原理》,上面讲到高尔基曾经建议把文学当作人学,但他没有讲是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我当时是借高尔基的话来发表我的观点。

记者:当年您写《论“文学是人学”》的时候,感觉得到意识形态上的危险吗?

钱谷融:不知道呵。那时真的是幼稚。我当然晓得这个东西是有违碍的,可是这是学术问题呵,都已经到了20世纪了吧,“双百方针”都提出来多少年了,不可能不应该不至于有什么问题吧。所以不晓得会有什么危险。

记者:“反右”斗争没把你打成右派,为什么?

钱谷融我这么猜想:华东师大许杰、施蛰存、徐中玉三个人都划成右派了,我再划成右派,可能没人上课了。后来我才晓得,原来是要划我“中右”的,当时上海的第一把手柯庆施说了,留下两只“活老虎”,都是右派,再批就没意思了。所以,我和蒋孔阳两个人都没有划右派,当了“活老虎”了。

  记者:为什么选择您当“活老虎”?

钱谷融我年纪轻呵,经历单纯,就是教书,没有什么复杂的历史,当“活老虎”比较好。

记者:“文化大革命”中给您定的什么罪名?

钱谷融帽子三顶:老牌修正主义、漏网右派、反动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我还是个讲师,够不上这个吧。老牌修正主义,我又不是党员,也够不上。这个漏网右派,还可以算得上。

记者:您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运用“文学是人学”理论和“人道主义”观点,写了《<雷雨>人物片论》,可是又挨批。您1957年发表“文学是人学”都挨过批了,应该有教训的,怎么才两年,这么快又写了?您说自己软弱,但是却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钱谷融1959年,有一天回到家,当时正转播《雷雨》。我一听演员的口气、声音、语调,味道完全不对,是极“左”味道,图解、喊口号。我想会有人写批评文章的,等了半天没有人写,于是我又来写了。

从系里批,到全校批,我从来没有承认错误。系里批了以后,党委书记说,小钱,你自己讲几句。我说,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但是我的意见不错。我讲了我不错,就更加引起对我的批判。

记者:现在的阅读有两种,一种是经典阅读,一种读得很杂。对于一个青年来讲,基础阅读应该是怎样的?

钱谷融:多读经典作品,才能晓得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是上品、中品、下品。经典作品就是我们的试金石。把品味培养好了,你才有鉴别能力。如果一开始就读水平低下的东西,你的趣味就降低了,你的鉴别与欣赏能力就不行。所以从一开始,就一定要阅读经典作品。经典作品能让一个人趣味纯正,能分辨好和坏。

记者:您认为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是什么?

钱谷融:不事王侯。

记者:知识分子嘛,一般认为如果不主动改造自己,搞政治是有问题的,经商也不行,行武更不行。在社会大环境里面,知识分子到底能够起什么作用呢?

钱谷融:做人民的良心。知识分子精神中最精辟的东西:心中的道德律,就是我们中国老话讲的“天地良心”。知识分子代表了社会良知。

记者:知识分子凭什么代表社会良知?

钱谷融:因为他知书达理。读书最要紧的是明理,不能做的事就不能去做,坚持做人民的良心。

记者:可是很多知识分子不能充当这种角色。

钱谷融:那要看他是不是纯粹的知识分子。(《羊城晚报》1.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