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永不消失的孙道临

2008-01-2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孙道临《渡江侦察记》剧照

敏感少年

孙道临1921年农历11月20日出生在一个颇为富裕的官宦家庭。其父孙文耀曾考取官费留

学比利时,专攻建筑工程,学成后回国在北平政府交通部担任工程师,其母范念华在家相夫教子。一家人衣食无忧,生活安逸。

后来,孙文耀身染肺结核,不得不卧床静养,家道很快中落,只能靠领取救济金维持生计。家境的衰败让孙道临从小就饱尝世态炎凉,15岁那年,他以每天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为题材,写成短篇小说《母子俩》。小说中垂暮的老人、打架的乞丐以及拾荒的女孩等组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贫民窟众生相。文章发表,轰动全校。

生活的困苦磨砺出孙道临天性里的坚韧和顽强,1937年抗战爆发时,他已经长成翩翩美少年。因为战乱,连救济金也无从申领,生活更加艰辛,但次年孙道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为这个家庭再次注入了活力和希望。

从华先生到李连长

1949年,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乌鸦与麻雀》,孙道临因成功扮演片中的华先生而一举成名,他的知识分子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然而,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戏路上的局限曾给孙道临带来不少烦恼。他问自己:我能不能演工农兵人物?随即又进行了自我否定。

因为原来就比较喜欢写东西,孙道临甚至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是不是改行更好呢?《乌鸦与麻雀》的导演郑君里了解了他的想法,就对他说:“你就像站在海边,还没有游过,你怎么知道自己就不行?你先跳下去再说吧。”

这时,导演汤晓丹正在筹拍《渡江侦察记》,他力排众议把李连长这个角色交给孙道临。面对他人的怀疑,孙道临也不停问自己:我到底什么样?这个李连长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怎么去扮成李连长?后来孙道临想了一个办法,他把好朋友陈述请来,自己戴上解放军的帽子,穿上解放军的衣服,让陈述给自己画像。画完一看,孙道临觉得自己还可以,做一个连长还行,这才正式接演《渡江侦察记》。

80多岁的孙道临在回顾自己的电影生涯时,曾非常肯定地说到,如果要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电影,还是这部《渡江侦察记》,那是他演员生涯里最关键的一部戏。

生死考验

1952年底,上影厂剧团组织了13名演员到朝鲜前线体验生活,其中包括领队范正刚,队员孙道临等。

为了保障演员们的安全,他们被集中安置在离战场较远的山洞里。一段日子以后,大家都按捺不住,纷纷要求上前线。请战会上,范正刚带头表态:“这次领导派我当队长,我将尽力去做,如果能让大家有收获,自己就是牺牲了也情愿。”

13人的请求很快得到批准,他们被拆散分到下面的连队里去。范正刚所在的八连与孙道临的连队临近,一天晚上,孙道临被震耳欲聋的轰炸声吵醒,他看见远处不停闪动着眩目的白光,原来八连的宿营地被敌人发现,引来敌机轰炸。次日早晨,当孙道临赶到八连营地,却被告知八连战士已全部牺牲,其中就包括范正刚。

2005年,孙道临接受采访时,曾两次落泪。一次是主持人念诵他在诗文集《走进阳光》中描写自己母亲的文字时,另一次是当回忆起范正刚之死时。

歌者孙道临

沈丹萍至今记得1982年拍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时的许多细节,那时她还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大四学生,而孙道临已是名满天下的大艺术家。“孙道临对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给予我特别美好的感受。那部戏拍的时间比较长,一开始还觉得他是名人,到后来,只相信他就是我的父亲。”

片中他们正是饰演一对父女,对孙道临戏外那种父亲的感觉,被沈丹萍带到戏里,帮助她自如地完成了角色。

上世纪80年代初,因跨国婚恋,沈丹萍饱受非议,甚至连父母都不太能够理解。然而孙道临每次碰到沈丹萍,总会淡淡招呼:你的先生乌韦好吗?又过了几年再见面,孙道临会多问一句:你的孩子好吗?这种亲人般的问候,很长时间里,都给了沈丹萍很多力量。

1979年,在外文出版社工作的乌韦曾经采访过孙道临。采访用英文进行,孙道临流利的英文让他大吃一惊。采访中,孙道临还主动唱了两首德文歌,音色之美,谓之绕梁三日也不为过。

后来乌韦组织了一个德国文化晚会,孙道临应邀表演节目,演唱了两首德文歌曲。西德大使非常激动,晚会一结束,就冲到后台要见孙道临。还有人感叹,听孙道临唱歌,听一个晚上也不嫌长啊。很多人都不知道,孙道临专门学过声乐。晚年时,他还暗自比较过:如果这一辈子没有当演员,而是当歌手,会不会更好些?(《大众电影》2008年第2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