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集结号》原型:我送烈士魂归故里

2008-01-3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当年的烈士登记表

2007年12月19日,《集结号》上海首映式上,冯小刚手指一位七旬老者,对扮演谷子地的张涵予说:“他就是谷子地的原型王艾甫。”冯小刚对

王艾甫说:“你和谷子地一样,都是为烈士讨名分。”

王艾甫,山西左权人,省检察院退休干部。他的人生因为1996年清明过后的一个普通周六而改变。在太原南宫文物旧货市场的一个破麻袋中,王艾甫发现了84份“太原战役阵亡通知书”。

除去29位无籍贯烈士,王艾甫致信55位烈士故乡的村委会、民政局、公安局,结果石沉大海。再往后,他索性动身前往湖北、河北、内蒙古……行政区划的变迁与混乱让他感受到了“什么叫大海捞针”。十年无结果,王艾甫形容其滋味“像胸口上压着一盘磨”。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王艾甫借助“日本侵晋罪行实录图片展”引来媒体。寻亲通道从武汉始,继而辐射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甘肃、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烈士们各奔家乡。

第一位回家的烈士叫郝载虎。2005年11月,王艾甫卖掉收藏的300块银元,凑足1万元路费,给湖北云梦县钟垸村郝载虎的叔伯兄弟郝章群送去了迟到56年的信息:“郝载虎,197师589团9连战士。于太原解放战役中光荣牺牲。”

王艾甫激动地描述英灵回乡一日:“下着雨也挡不住全村出动。郝章群家张贴大红对联,吹鼓手奏乐,十万响鞭炮噼里啪啦。”迎灵仪式更令王艾甫暗惊:郝章群家堂屋摆放神龛素烛,他净手后双手接过通知书,将它摆放灵位上。之后,全村人鱼贯而入――鞠躬、烧纸、叩拜。

2005年11月22日,郝章群与三个堂侄赴牛驼寨陵园祭拜亲人。他们在墓上取了一把土,意将这把土与阵亡通知书供奉在郝载虎灵堂里。取土之举让王艾甫顿悟“荣誉比魂归更重要”。他由钟垸村的集体祭拜联想到董存瑞、黄继光……“他们不就是在荣誉中得到永生的吗?”

2006年6月30日,霍玉花在双塔烈士陵园祭父霍小山。她跪在父亲墓地上,磕四个长头,然后长啸:“哎……走啦!”按农村旧俗,如果故去的人听不到儿女哭喊,就断不了阳间挂念,就过不去奈何桥,就是一个野鬼。霍玉花以连续的长啸让父亲上路、安息。王艾甫前往山阴县霍玉花家问路时,村民一句“你要找的是要饭那家的闺女”,让王艾甫心下一沉。1944年,霍小山参加八路军,霍玉花母亲带着两个女儿一路讨饭一路寻亲。讨饭十年,母亲死在路上。母亲临死,将讨饭篮子交给霍玉花,望她见到爹时,让这个篮子作证母女三人过的苦日子。霍母至死认为,丈夫坏了良心,在外头过好日子抛弃了她们。“看来,我们错怪了父亲。”霍玉花收起眼泪,然后笑指墙上悬挂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总算等来了。”

内蒙古的孙秀峰患有严重肺心病,冬春季节靠吸氧维持。她摩挲父亲孙耀残破不堪、右下角缺损的入伍通知书,向王艾甫哭诉57年寻父路。“1948年的一天,父亲对我说出趟远门,一周就回来,可到我15岁出嫁,父亲也没回。”1949年,孙秀峰的爷爷奶奶收到一封入伍通知书,孙家才知孙耀当兵了。于是,孙家得到一块“光荣军属牌”并享受军属待遇。20世纪50年代,牌子被收回,理由是孙耀没音信,没音信的猜测是“不知枪口对准谁呢”。此后,村民以讹传讹,误信关于孙耀的种种流言。孙耀父亲为澄清流言,逢农闲便揣着入伍通知书外出寻子。结果到死,儿子仍无音信。孙秀峰的爷爷奶奶死前将入伍通知书交给孙女,嘱她继续寻找……几十年寻亲,孙家一贫如洗。2005年,心灰意冷的孙秀峰将一包袱村、乡、旗、盟开具的介绍信烧了。自知来日无多的她叮嘱老伴,死后把入伍通知书放她棺材里。王艾甫的出现,终结了四代人的寻找。

寻亲12年,王艾甫把34位英灵送回故里,但他们中多数人的英名还在回归路上。明年4月24日,太原解放60周年,对还在游荡的50位英灵,王艾甫焦虑,“任务没完成,我怎么迎接这一天。不能让牺牲者因活人的失职再牺牲一次。”(《北京青年报》1.2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