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自然灾害面前

2008-01-3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美、德:建立完善的雪灾预报系统

2005年12月,一场暴风雪光临美国东北部。早在12月3日,美国气象部门就发出“灾难性天气”警告。在纽约市,各大报纸和电视广播提醒市民“今晚大雪将下15厘米,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帮助老人和学生等体质较弱者做好防寒准备”。当年11月,德

国也普降大雪,虽然受灾范围很大,但损失却不大。究其因,应先归功于德国完善的雪灾预报系统。

美德还建立了必要的惩戒系统。德国法律规定,如果大雪后车主敢把车辆停靠在主要街道两旁阻碍交通的,就将面临数百欧元罚款,同时还得自掏腰包支付拖车费用。在美国一些城市,市政府要求房主必须在雪停后的第二天中午前把雪清扫干净,否则初犯者将被罚100美元,如果一个冬季被罚三次,还将面临90天的监禁。

瑞典:备有冬季轮胎和耐低温机车

北欧国家恐怕是世界上下雪最多的地方,他们应对暴雪的机制也都相当完善。记者2006年刚到瑞典时,差不多一周有四五场雪。但瑞典的交通几乎从来没有因为下雪出过问题。每天凌晨3时到6时,市政部门会派出专门的扫雪车清扫路面,保证白天交通畅通。

每年11月1日到第二年4月1日,瑞典规定每辆汽车都要使用表面有铁钉的冬季轮胎,这种轮胎在雪地上可以轻松爬坡,在规定时间不使用这样轮胎的汽车,如果出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予理赔。

在铁路方面,国家规定一旦下雪,铁路沿途省市,要负责各自区域的积雪清扫工作。而铁路机车的设计,也跟其他交通工具一样,考虑耐低温的问题,瑞典的电气化机车可耐零下60度的低温。

当然,瑞典交通不受大雪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瑞典人口很少,全国只有900万。瑞典人笑称,他们国家除非是铁路工人罢工,或是出现恐怖事件,才会发生交通瘫痪。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去年6月瑞典连续有10天时间气温在30度以上,结果很多人就中暑了,因为瑞典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制冷空调。

韩国:高速沿途设置休息区

韩国对灾害也有一些应急办法,比如法律规定,高速公路每隔30公里必须设置休息区。高速公路上架设了很多摄像头,灾害管理部门可以了解灾情实况,一般灾害由行政自治部来应急,发生大灾由总理主持灾害应急处理。

日本:紧急抢修 及时疏导

日本一年四季自然灾害很多,台风、海啸、地震等时有发生。再加上电车运行有时发生故障事故,也会造成连锁影响。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日本特有的“温情和谐”应急机制就会启动。比如电车突然出故障,相关工作人员都好像自己家着火一样,急火火地进行检修、排除故障,力争早一分钟恢复运行。同时车站广播反复向大家致歉,详细说明事故原委及现有处理方法、进度等,如果属于短时间难以排除的问题,车站则清晰地指引大家如何换乘其他公交车,并办理故障证明及车票补偿等服务手续。

车站还为乘客改坐的士报销车费(价格相当于一般电车的10倍)。这时,车站处处是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为不熟悉换车路线的乘客不厌其烦地画图指路,车站内外只要遇到穿制服的人,他都会对你深深鞠躬,说一句:“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

灾害教育 从小做起

一些发达国家,在小学就开设专门的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这样一来,民众在应对恶劣天气的过程中就不再单纯处于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而知道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减轻政府的负担。以2005年美国东北部暴雪为例,尽管雪灾造成15万户停电,但由于人们早就做好准备,家中储藏了防寒物资,因此并未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环球时报》《新民晚报》1.28、2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