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风雪中,永不消失的电波

2008-02-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第一时间关注雪灾

自1月12日起,陕西境内经历了1957年以来的最强降雪。至1月20日,陕西省宝鸡地面积雪厚达8~12厘米。

这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主持人在短信平台上发现了一位新疆司机的求救短信:他们的油罐车队因大雪被堵在310国道陕西宝鸡段已经两天两夜

,更为严重的是,他们运输的是液化天然气,长时间停留会有泄漏甚至爆炸危险。

“当时紧张极了。”“中国之声”总监办公室副主任魏胜利说,“司机在电话里说,他们燃油已耗尽,路边小商贩的方便面卖到10元钱。”

“中国之声”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过陕西记者站向陕西省交警总队报告。交警总队立即组织人力前往该路段疏通,并给司机送去生活用品。至1月21日18时,油罐车队安然通过遇险路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月20日起,先于其他媒体启动了对雪灾的高强度聚焦式报道。

风雪之中一路相伴

当天12点,“中国之声”的特别节目就报道了新藏公路的雪灾,并立即联系武警救援部队;1000多辆车因大雪滞留在宜昌的夜明珠码头,节目联系宜昌交通台的记者给予持续关注。接着,310国道陕西宝鸡段的情况也被电台锁定。

之后几天,“中国之声”收到更多灾情短信。电台迅即派出记者赶往现场进行报道,并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呼吁救援和疏通。

21日早晨6点,“中国之声”紧急动员,所有没有采访任务的记者全部提前到岗。从7时开始,打破既定节目编排,推出48小时不间断特别直播《爱心守望,风雪同行》。编辑、记者每3小时轮换,全力关注各地因雪灾长时间滞留在公路上的司乘人员和灾民,联系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实施救援。

据新闻编播部高级编辑高岩介绍,台里参与此次直播的主持人和编辑有约50人,加上驻站记者有上百人,“这么大规模还是第一次”。

电台优势无可替代

电台在此次雪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电视无法比拟的。

“比如贵州7县市大停电,电视收不到信号,小小的收音机就发挥作用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

在宝鸡的油罐车险情中,车队以短信向电台求援、电台记者把交警总队电话接进直播间,交警总队给出答复,前后只用了10多分钟。

广播还联结起政府部门之间的即时交流。在310国道宝鸡至天水段雪灾报道中,电台把国道两端的宝鸡和天水的交警人员前后交替接进直播间,两头的救援人员可以互通信息,共同制定方案。

而保持对公共事件的密集关注,又提升了电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1月22日有听众发来短信说:“听了你们对我们受灾情况的广播,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我从成都到家走了5天5夜,非常艰难,我衷心地谢谢你们。”

“相比其他媒介,广播覆盖成本较低,灵活性更高,在灾害天气更能发挥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广播只是构成信息安全的一个环节。而应对灾害天气,不是“中国之声”一个媒体的事,还包括政府是否动员起了自己的力量、当地媒体是否都尽了职。(《新民晚报》1.2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