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亚当夏娃”诞生之初

2008-02-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越是所谓“不正经”的东西,越要把它做成正经,从而告诉人们:这是正经事儿。让人们庄重起来,不要有非分之想。

2008年冬,北京。从阜成门往东走,人民医院大门东边,有一家“亚当夏娃”店。15年前,有着书生相的文经风在这里创办了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内地的第一家性商店。而今天,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似乎没有谁对这个店多看上一眼。

消息发在报缝里

1993年1月8日,“亚当夏娃”正式开业。但文经风一直等了16天,才等来了开张的第一笔生意,而这位顾客还是误打误撞进来的。

事隔多年,当时的那一幕文经风仍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个无目的闲逛的小伙子,20来岁,穿件军大衣,吹着口哨溜达进来,四处打量。“当他终于看清楚这商店是卖什么的时候,口哨声戛然而止,而吹着口哨的圆圆口型就那么半张着僵在那儿。我当时真怕他一转身走出去,可是他没有走,而是不断地看着。最后他从口袋里掏出钱买了一盒避孕套,这笔生意一共是九元六角钱。”

没生意,无奈,文经风抱着黄页电话簿,逐一给各报社“爆料”,说办了一家性商店。最终只有《北京青年报》答应让记者看看。这“看看”写成的消息,几天后发在报纸的夹缝中,只有短短二十几个字:“中国第一家性商店开业,这家商店坐落在人民医院门前,总经理文经风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文经风没料到的是,这个不起眼的消息迅速引发报道的井喷。第二天一早,法新社的记者就扛着摄像机来了,接下来的半个月,登门采访的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朝日新闻》、《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文经风说:“我经常是连续十几个小时在闪光灯和摄像机前度过。”

外电高度关注,把这件事视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种标志。而新闻轰动带来的人潮,一时间让这个小店拥挤得像春运时候的火车站。早上九点开门,但八点半门外就站满了人,好几块展柜玻璃都被挤碎。一位当年在附近上班的朋友说,他们常常在午休时跑去看热闹。“里边看,外边也看,还有的站在马路对面指手画脚……”除了看热闹的,就是也想开店的人从各地赶来“取经”,应接不暇。

那时候,亚当夏娃店里的商品并不是人们没见过的新产品,当时安全套占了很大的比重,还有少部分壮阳药品,一些试剂。“只是用一个专卖店的理念,把散见于不同地方的、已有的各品牌的产品集中起来,就这么点事儿。”但在当年已足够掀起轩然大波。

文经风说避孕套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是在1999年。最早,计生委是行业主管单位,也作为唯一买家统一收购,到了2005年,只要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企业都可以经营避孕套。“中国性用品市场从无到有,到彻底市场化,用了12年的时间。”

小店面是一个大舞台

15年间发生的故事,细琢磨,其深层意义,却不是一家小小零售店能够承受之重。

文经风说:“那可真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顾客都成了真实的演员。”

五尺男人表情严肃,前额上却沁着汗珠;八旬老汉把脸贴在柜台的玻璃上目不转睛;一开始有人连价钱都不问,买了急急忙忙就走,甚至不等找零钱,等店员追出去,人已不见踪影;有时候发现外包装盒被扔在了门外;有时候一起来了两三个人,都一口咬定自己从没来过,互相说“你肯定来过”……文经风笑着说:“哪里还会有在普通商场买东西的那种‘上帝’感觉,倒像是一个想吃糖又怕大人看见的孩子”。

文经风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995年,亚当夏娃和北京电视台合作开办了《生命・生育・生活》电视栏目,这是国内第一次播出成人性教育节目,收视率蹿升极快。片头以亚当夏娃店为背景,其中有个一两秒钟的特写镜头,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瞪着眼,一副吃惊的表情全神贯注地看着柜子里的商品。结果一播出,这位先生找来了,请求把他从片头中剪掉。但是电视台的编导说不便改动了。就这样,片头继续播,这位老兄也就隔三差五地上门强烈抗议。

后来有段时间他不再来抗议了,几个月后再次露面,进门就拿出一张支票,说买十箱避孕套给单位,因为领导也看到了这个节目,夸他“有胆量、有勇气、思想解放”,把他提拔成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了。

折腾过大量的“点子”

文经风被媒体描述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他说,其实第一次看到那些货的时候,心也怦怦跳:妈呀!这样的东西放家里还得藏着掖着,摆到临街的店里卖,能行吗?可是,穷啊!穷则思变,往往能产生连自己都吃惊的勇气。

文经风从政法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1985年他辞职下海。南德公司一成立,他成为牟其中的第一任秘书,耳濡目染,学了很多超前的想法,直做到1990至1991年间。

当年的流行词是“点子”,点子大王是风光的名人。文经风试过许多点子,结果是屡败屡战。这时,他偶然看到一部法国电影,背景中一家商店“SexShop”的字样让他的灵感又一次出现。

而后来“亚当夏娃”一步步梦想成真,他认为是“偶然大胆又碰上了机会,结果被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砸着了”。“亚当夏娃作为历史的一瞬间,所谓小小的浪花,虽然小得不能再小,但肯定能留下一笔。”(《北京青年报》2.19)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