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双截棍”为何当不了“小教鞭”

2008-03-0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复旦大学聘请周杰伦担任艺术指导,引发掌声雷动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口诛笔伐。“‘双截棍’是否充得教鞭”已成时下备受争议的热点。

孔子以降,人们知道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蔡元培先生以降,人们明白了大学精神之要在“兼容并包”。从当年梁漱溟、沈从文等没读过大学者却直接教了大学,到今日专科毕业

的谢泳直接成为教授,都是广为传诵的佳话。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许多人并不同意将同样的殊荣和包容给予演艺明星――近年来,从北大的“成龙特座教授”,人大的“周星驰兼职教授”到四川师大的“李湘客座教授”……演艺明星被高校“收编”的事情一再出现,但每一次都引得舆论哗然。同样是用其一长,何以演艺明星获称“教授”时就会引起特别多的反对?

何谓大学?在文化意义上,被喻为“象牙之塔”的大学自诞生以来便一直都是精英和精品文化的大本营。与此相比,演艺明星更多代表的是大众文化乃至“媚俗文化”,这在本质上与大学文化有着巨大落差。正因如此,就算某些演艺明星才识卓越,品德高尚,但他们身上抹不去的文化标签决定了:让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对莘莘学子进行教授指导、在“文化”的意义上却有着一种根本的不协调――尽管说,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电影等的不在少数,但人们仍然希望:这种喜好只停留于浅表,而所有大学生都能有更深沉有致的文化感悟和追求。

试想一下,如果周杰伦从事的不是流行音乐而是古典音乐,比如哪怕他是一个三流的钢琴家,那么他去大学做艺术指导,恐也不会惹出这么多的非议。其原因并不在于音乐水平上差距有多大,而在于其“文化形象”的根本不同。

其实,存在上述这种“冲突”并不是坏事。一个健康的社会,既不可能由精英文化宰制,也不可能任大众文化一统,不同层面文化之间的融合、摩擦和冲突永远都会存在,只有这样,文化才能产生真正的活力和价值。(《中国青年报》3.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