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

2008-03-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理论视野》第2期刊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接受该刊记者的采访。陈锡文指出: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空间上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时间上看,主要分布在七、八、九3个月。这样的水资源分布状况,使我国在历史上就形成了一个南粮北运的产需

格局。

但是,近二三十年,这样的格局己经完全转变了――变成了北粮南运。发生这一变化的基本原因,是由于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步伐迈得快,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得快,土地占用多,导致粮食生产减少。2006年和1998年相比,全国粮食总产量下降了297亿斤,而沿海10省市的粮食总产量却下降了614亿斤。这说明,东部地区减产后的缺口主要靠中西部地区补充。

水、土、光、热条件好的地方粮食产量逐步下降,而要靠水、土、光、热条件差的地方把粮食缺口补上,这种生产格局的可持续性显然需要认真考虑。比如说稻谷,身处“鱼米之乡”的江南人越来越多地吃黑龙江大米。当然,两江一湖地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的水利设施搞好了,再增加三、五百亿斤粮食产能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有两个问题:第一,两江一湖是界江、界湖,黑龙江、乌苏里江是界河,兴凯湖在我国境内的面积并不大,大头属于俄罗斯,这就使水资源的利用变得复杂起来;第二,东北地区大面积生产稻谷,对整个生态变化带来的长远影响现在还看不清楚。

然而,这并不是说南方不应搞工业化、城市化,要把土地退回去种水稻。事实上,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正在往内地推进,的确没有一个地区会心甘情愿地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怎么才能做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并行不悖地推进,还是需要深入探索的一大课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