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心理问题出现隐匿化、低龄化

2008-05-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目前,心理问题的低龄化、隐匿化,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严峻到什么程度了?

中国心理协会经过对北京市青少年调研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中有20%―30%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非常严重。现在时有发生的高校学生自杀问题,主要都不是在大学造成的,而是在初、高中阶段就埋下的“隐患”。为什么这么

说呢?家长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心理问题隐匿化了,由于孩子初中高中阶段学习的惯性,等到大学后才爆发出来了。

当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家庭变得富起来时,却没有教育富裕起来的孩子的经验。当我们富裕起来的时候,就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生存放在了第二位,尤其独生子女家庭,天天除了盯住他们学习外,什么都不让做。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不能从生活中真正感悟人生和体验生活,心理也将逐渐萎缩退化,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不和睦,抗挫折能力、时间和情绪的管理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就出现了。

青少年在心理问题上的反映有这么几点:一是逃避。也就是他失去了心灵的自由,想逃避现实的正常生活。比如,白天睡觉,晚上通宵地上网,整天在大街上溜达或离家出走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外在反映。二是发泄。就是孩子一遇到解决不了的挫折和问题就发泄。用砸东西、攻击等暴力行为发泄。此外还有很多,比如,内向不说话,自残甚至自杀。还有的心理问题比较隐性,不易发现,具体表现是,该他做的事拖着不干,遇有问题就来回地拖延等。还有的人因为过早谈恋爱就厌学,甚至厌恶老师,这些都是青少年早期的心理不健康的反映。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发展成抑郁强迫症。中国现在的抑郁症发病率是5%,排在全国疾病发病率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得抑郁症的大部分是青少年。

我们的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孩子们出现心理问题,85%的原因在父母身上,15%归在学校身上。孩子为什么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呢?心理学家发现,这些孩子从两岁开始,家长没有很好地给他建立满足感延迟。“满足感”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什么叫满足感?就是孩子两岁以后,他要获得一种满足感。孩子要这要那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正确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坚决不给,合理的也要延迟地给。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给孩子立规矩,而且这个规矩要建在七岁以前。现在,我们往往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要的还往怀里塞,这样就难以建立满足感延迟。(《北京日报》5.1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