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献血成为日常习惯

2008-05-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发生地震以来,各地的献血点人潮涌动,很多城市宣布血库饱和。北京市血液中心血源管理科科长冯岩提醒,血液的保质期有限,短期采集量过大将造成浪费,请大家根据需要献血。

冯岩说,很多人以为血液采集后可马上输给病人,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血液检验非常严格。献血之前,献血者需先进行检查,合格后即可献

血。血液采集以后,采供血机构必须再次进行血型正反定型,并检测转氨酶及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艾滋病抗体等检测,每项检测两遍,并且不得使用同一厂家试剂,也不能由同一个检测人员进行。检验全过程很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以确保患者的用血。

检测完毕后,合格的血液便进入下一个处理流程――分离。现代临床输血基本上是成分输血,就是将全血中各种细胞加以分离、提纯,制成高纯度、高浓缩、低容量的制剂,根据临床病情需要,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病人输注。如重度贫血、急性失血患者宜输红细胞悬液;因化疗导致血小板低下的肿瘤患者宜输注血小板制剂;严重肝病、烧伤、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血浆。以这次地震为例,外伤及受挤压产生肌肉坏死的患者很多,因此送往灾区的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和血浆。一袋血液从采集到输注给病人,一般需要三天的时间。

冯岩指出,血液很“娇贵”,如红细胞必须在2℃~6℃的恒温条件下保存,否则很快发生破裂、溶血,即便在这个条件下,也仅能保存35天,一旦过期,必须作废。如果平时无人献血,等到发生重大事故,当天就不可能保证及时送血更不可能及时挽救伤员的生命。

因此,建议有献血愿望者不妨加入“献血预备役”,将献血时间向后推延一两个月。无论是灾区伤员还是我们身边的病患者,都需要我们的血液来帮助。希望这次的“爱心大行动”唤起大家对血液的重视,成为平日定期献血者。(《人民政协报》5.2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