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震:难以预报,减灾为重

2008-06-0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立大学的橄榄球馆是一个分为两半的有趣造型。因为地震学家告诉建筑设计师,球馆下面就是巨大的海沃德断层,极其危险,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裂开,但具体在哪一天则说不准。于是,球馆就被设计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每个半边都能独立移动,即使哪一天下面地壳错开了,橄榄球馆也能毫发无损。这是美国应对地

震政策的一个鲜活例子。

目前,世界地震学界最主流的学术观点是“地震无法预测”,对此也有实例为证。

如帕克菲尔德地区,美国科学家总结出该地有约22年的6级地震周期,为此准备了最先进的设备和最丰富的资料,可严阵以待大大超过了22年,却一直未等到地震。

日本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后,人们总结该地区有约68年的大地震活动周期。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日本在这一地区全力以赴地建立健全地震监测台网。1995年却在监测台网较稀的关西地区,发生了阪神大地震。

有鉴于此,现在美日两国应对地震的政策,是以减灾为主。包括强制性的建筑物抗震标准、民众的防震知识教育、适时开展地震模拟实地演习等。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应对地震灾害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减灾措施上,要比寄希望于飘渺的准确预报,现实合理得多。

地震学毕竟是一冷门学科,学界虽已多数接受地震不可预报说,可在公众层面上,却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地震一定有一些前兆。

如果说唐山大地震后,我们还没有足够财力做高抗震标准的建筑,那在国力空前增强的今日,我们就绝对有理由向先进国家学习,把应对地震的政策重心转到减灾措施上来。(《中国青年报》5.2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