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震后文物如何修复

2008-06-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不妨“此起彼伏”。此,是指真正具有历史价值的国家级文化遗址和文物;彼,是指依附这些遗址新建的观光设施。两者权衡,当然取前者而弃后者。灾害,实际上也是一种自然的淘汰。假古董被灾害毁了并不足惜,不必占有修复资金再去修复。

不妨“抱残守缺”。漫漫中华史,在

历代兵患和灾害中不知毁坏了多少古迹和文物,这是历史的代价、自然的痕迹。当初美轮美奂的圆明园虽好,如今剩下断垣残柱也能激发国人的爱国奋起之心、思古抚今之情。古希腊古罗马的宏伟建筑,现在仅保留一片废墟,不是没有资金和技术复原,而是这才彰显岁月的沧桑。近闻意大利人矫正比萨斜塔,故意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为的也是留下“残缺美”。同样,这次地震中受损的遗址和文物,能否也择其特点,保留一部分残缺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顺从大自然的造化,也有利于节省修复资金。

不妨“从长计议”。灾后重建,千头万绪,当务之急是让民众有家住,让孩子有书读。资源有限,生者为先,文物修复除必须及时处理的,理当让让路,放在日后慢慢行事。或许,留出一部分让后辈来做,会更体会当年的惨烈、前人的艰辛。(《新民晚报》6.1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